「无人超市」又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这一次的玩家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老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马云无人超市地址在哪?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马云无人超市地址在哪(马云的无人超市来了)

马云无人超市地址在哪

「无人超市」又出现在我们视线中,这一次的玩家是阿里巴巴的马云老师。

据科技每天极客公园的报道:

极客公园提前体验了一把阿里无人店「淘咖啡」,虽然叫「淘咖啡」,实际上也是综合型的小型零售超市,整个购物流程非常简单:进店前,先打开手机,用支付宝扫二维码绑定支付宝账户,并授权小额代扣(每天每人上限 5000 块),完成后用手机扫码过闸机。这时候就能进店挑选商品,和平时逛商场一样,当你挑好物品后,可以拿在手里,或放在购物袋里,甚至直接放进随身背的包里。

在「淘咖啡」的出口,有一个预设的玻璃通道,当你要通过时,系统会对你买到的东西进行结算,然后你只管出门,需要知道花了多钱的话,手机会收到推送信息,包括了购物清单以及扣款总额。

阿里巴巴无人超市曝光,拿了就走!

第一步:扫码通过闸机

第二步:选购商品

第三步:通过支付门

第四步:支付成功,剁手成功

来看视频测试

现场火爆!马云无人超市正式迎客!

马云的无人超市正式开业!24小时营业,没有一个收银员!

昨天(7月8日),在杭州的街头,马云的第一家无人超市开业了!

使用手机淘宝或者支付宝扫码直接进店!

扫码完成后闸机门就会自动打开

马云的首家无人超市位于杭州中心,感觉今天整个杭州的市民估计都疯狂了。入口处都排起了长龙,一大堆市民在排队等候入场!

下午五点多还有好多市民在排队...

估计大家都想去体验下无人购物的便利

整个超市没有一个售货员!

各种商品应有尽有!

玩具、公仔、日用品、饮料,等等商品,

拿起就走!

一切看起来去传统超市基本没什么区别!

(手机显示入场成功)

这是店里的第一个科技点。用双眼看这个魔性的摄像头,识别身份。

进入后,发现里面分成超市区和餐饮点单区,这两个区域的结算方式略有不同。餐饮点单区,由于比较特殊,所以有服务员。

(点餐区)

但就算有服务员,也和传统的完全不同,只通过语音点单,小姐姐不需要动手操作。当你点好后,你只要在屏幕下方站着,头顶就会显示取餐号码和剩余时间。如果已经做好,就会显示:XX号,请取单。

(大屏上,每位客人的等待时间会出现在头顶)

在无人超市区,则是和传统商铺的摆放商品无异,让我们感觉和逛普通超市一样。你可以拿起任何一件你中意的商品,直到离店。

最后一步就是支付。

图片来源:创业邦

当你拿着商品离开时,必须要经过两道“结算门",也可以叫“剁手门"。

第一道门:感应你即将离店的信息,并自动开启。

第二道门:这才是最关键的一道门,当你走到第二道门之时,屏幕会显示“商品正在识别中”,马上再显示“商品正在支付中”,自动扣款,大门开启。

出来了……剁手完成。因为没人收钱,没掏手机,没掏钱包,所以没任何感觉。

这时候,手机提示收到一条淘宝推送,点开一看——

剁手于无形之中!!!!!

想浑水摸鱼?不可能!

工程师们做了一次内测,把多种“浑水摸鱼”的场景在店里测试,例如把商品放进书包里、塞进裤兜里;多人拥挤在一个货柜前抢爆款;戴墨镜;戴墨镜+戴帽子……

测试结果显示,基本都能识别,并自动扣款。也就是说,那些想戴墨镜或口罩,把商品放进口袋悄悄拿走的人,可以醒醒了。

那我在里面随便吃喝,破坏货品?不可能!

整个店内装着不少的摄像头。

图片来源:创业邦

马云的黑科技

根据极客公园的分析,这个无人超市可能有以下几项黑科技。

1、骨骼分析

据了解,「淘咖啡」面积 200 平方米,内部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同时在店人数 50 人基本没问题。

蚂蚁金服的工程师介绍说,「淘咖啡」在物联网支付方案用的是多模态识别,即计算机视觉叠加传感器感应。

这两项技术方案运用的权重比例,蚂蚁方面没有透露。对此我试着做了一些猜想:

首先,多模态生物识别是指整合或融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生物识别特征,利用多重生物识别技术的独特优势,这其中就包括了人脸、指纹、虹膜甚至是骨骼分析等方式。通过多种技术 数据分析,能够使认证和识别过程更加精准、安全。

而如果说计算机视觉技术用的权重更大,那么有可能是用了人脸识别 骨骼分析的技术。人脸识别大家都已经比较了解了,手机上也有不少应用都会用到,我们不妨看看为什么可能会有骨骼分析技术吧。

简单来说,骨骼分析就是在摄像头眼中,在超市里走过来走过去的,只是一堆堆骨头,骨头之间再怎么叠加、交叉,基本还是可以被识别出来哪根骨头是谁的,这对于保证多人同时在店购物的识别精准度,起到重要作用。

而之所以推测骨骼分析,不是现阶段较成熟的图像分割技术(即把捕捉对象的边缘分割出来,从而去识别对象的行为),是因为后者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当店里人数一多,摄像头就容易抓瞎:假如十几个人同时在抢购同一款商品;或者几个人手交叉着去拿各自想要的商品,对图像分割来说,非常容易出现混乱。

所以,假如「淘咖啡」能够同时允许 50 人在店内活动的话,图像分割技术确实不如骨骼分析来的靠谱,也许就是包括了人脸识别 骨骼分析这两种结合在一起的结果。

2、眼动追踪

在逛「淘咖啡」时,工人还在现场布置天花板上方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根据摄像头数量和摆放位置,我推测「淘咖啡」店还叠加了眼动追踪系统。

「眼动追踪」可能会让一些人想起来当年在三星手机上,那个根据人眼动作来自动浏览手机内容的功能,不过当时那项技术实际使用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美好,所以后来也在三星的机型中取消了这个功能。

但之所以推测「淘咖啡」会有这样的系统,是因为它可以捕捉两个维度的信息:

一是店内,包括店内的实时热力图:客人最喜欢走哪条路线,哪个货架的客流量最密集,哪个货架人流停留的时间最长,哪个货架比较冷清等等。

第二是用户,比如甜品货架前的客人男女比例如何,平均体型偏胖还是偏瘦;客人站在货架前,眼睛最习惯首先往哪里看(以推算出货架真正的黄金位置)。

实际上之所以这么推测,也是因为在物体识别领域,计算机视觉普遍被认为是识别人与商品的未来主流方向,我们曾经介绍过的 Amazon Go 就是一个典范。阿里在这个方向上显然也是很有想法,「淘咖啡」公测前不久,阿里宣布负责 Amazon Go 首席科学家任晓枫加盟,巧合中有必然。

虽说「无人超市」这样的事在长期以来一直是停留在愚人节科技玩笑里的存在,甚至在去年 Amazon 宣布 Amazon Go 后,仍有一部分声音认为它的噱头大过实际效果。但去年到今年不少朝这个方向努力的公司都有了进展,我想,待技术成熟落地之日,再来看现在,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