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清

苏轼传拓展阅读(当苏轼变成苏东坡)(1)

1

【设计理念】

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重在对群文的选择,重在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重在对群文阅读方法的尝试和总结。新高考,不仅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老师为首席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主导,成为学习参与者,共同构建新型的师生合作共同体,更要求我们在课型上建构创新。

2

【 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词人的八篇词作,其中就有苏轼在黄州创作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学生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乐观,但是缺乏对黄州前中后期作品的横向的比较感知。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时期,四分之一的词作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而且经典作品也十分的多,此时的词作不论豪放还是婉约,抒情还是写景,都可以用“前所未有”这一个词语来评价。基于这样的阅读背景,我以苏轼在黄州的心境由人生困境走向超然为主旨,串联起黄州不同时期的三首作品,做一个比较联系,建立群文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黄州的苏轼有更加丰满深刻的认知。

3

【学情分析】

要对同一时期不同心境的作品做一个比较阅读,就要善于找到比较点,在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的讨论梳理中,拓展联系,比较异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学生对苏轼的诗词阅读面有限,鉴赏能力不足。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品质,调动学生深入文本,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和挑战。

4

【教学目标】

1、比较赏析三首词,掌握黄州期间苏轼的心境特点。

2、明确苏轼称谓变化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黄州期间苏轼的心境特点。

难点:明确苏轼称谓变化的含义。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设计导学案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朗读法。

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时】1课时(40分钟)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词究竟能流传多久,一个偶像究竟能让人崇拜多久呢?

东坡词——流传了一千年,东坡居士——被中国文人崇拜了一千年。

东坡居士在逝世之前写过一首自题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要问我这一生的成就在哪里?不在徐州、密州、杭州这些做过大官的地方,反而是在被贬谪的黄州、惠州、儋州。这是何等的幽默诙谐,乐观潇洒!就在第一次遭受人生挫折的黄州,他由苏轼变成了苏东坡,并写就最好的诗词。

在被贬黄州的四年里,苏轼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当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黄州期间群词阅读》。

二、具体教学过程

(一)分配阅读任务,交代阅读要求。学生个人依所属任务自由阅读,用时2分钟。

(二)学生谈初读感受。

(三)分组朗读,教师简要点评朗读。

(四)比较阅读三首词作。

1、学生个人依所属任务再次阅读。

要求:找出关于天气的诗句,并把分析填入相应的表格中,用时2分钟。

2、小组合作,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完成、完善表格,用时3分钟。

3、小组成果展示。

提示: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①新凉:既是指秋季寒凉,也是指词人刚刚被贬谪到黄州的悲痛、对朝廷的失望。

②风叶已鸣廊:秋风吹打树叶的声音响遍了长廊,写出了秋风之大之急。

③月明多被云妨:“月”“云”分别比喻词人自己,以及政治上的对立派。这句词写出了自己在政治上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激愤之情。

《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

①春雨足:写出了词人对春雨的喜爱、满足。

②新晴:用乌鹊报新晴侧面表现词人对天气放晴的开心、喜悦。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

① 穿林打叶:写出了春雨的急而大。

②料峭春风、萧瑟:写出了春风的寒冷。

③山头斜照:雨过天晴,傍晚时分太阳正对着词人,写出了词人心中油然生出的暖意。

④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天气的平静,侧面表现心境的平静、淡定。

(五)分析课堂题目的含义。

《当苏轼变成苏东坡——苏轼黄州期间群词阅读》,名字的改变、称谓的变化意味着什么?黄州对苏轼名字的变化起到什么作用?

提示:

①当苏轼的名字由苏轼变成苏东坡,意味着苏轼的精神境界、人生格调,已经由最初遭遇贬谪时的痛苦、悲愤,升华为经历磨难之后的淡定、从容。

②而黄州是促成这次生命升华的地点和根本原因。黄州一带,尤其是赤壁这个地方纵横捭阖的历史,铸就了苏轼大开大合的胸襟气度。

(六)小组代表朗读,及教师点评。

(七)拓展训练。

小组合作,依据所给范例,描绘“我心目中的苏轼”。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颜色,我会选择 蓝色

因为 苏轼的胸襟,犹如苍穹之鹰,洒脱自由。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植物,我会选择 ,因为

如果让我选择一种音乐,我会选择

因为

(八)课后作业

一家中学生杂志邀请你为苏轼的诗词或其人写一段100字以内的推荐词。

三、课堂小结

苏轼被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被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被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在苏轼身上,那种笑对坎坷人生,笑对不幸生命的态度让人敬佩,更值得后人学习!

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经历低谷。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不妨想想苏子,不妨效仿苏子,用豁达、超然心态尽扫个人一切的阴霾、昏暗!

四、板书设计

黄州——苏轼——东坡居士——苏东坡

激愤——喜悦——淡定

6

沧海风流我做主,群文深处待采撷

——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反思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 吴小清

时间可以带走一切,也能给予一切。

2018年十月的天空高于往日,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赛。经过初赛、复赛环节的激烈竞争,挺进七强决赛。遗憾的是,发挥失常,没有实现我想要的结果,这对我打击很大。

时光如马,十年教师春秋,每一步都浸透着我的心血,都饱含着我对语文执着的热爱与追求。每一次我都珍惜百般难得的比赛机会,所以看得越重,要求越高,就越容易失去。

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比赛并没有结束,它一直在激励着平凡的我,知耻而后勇,永不停止努力。当时间沉淀,我深深懂得遗憾比失败让人更难接受,但我内心在静静地反省,突然脑子里跳出一句话:“人生需要失败。”语文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想谈谈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一、我的设计理念——关于群文阅读的尝试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是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

学习任务群包含两大关键词——“任务”和“群”。任务就必须体现出“任务性”,以此作为阅读教学的牵引力或驱动力,并且要形成任务集群。群文阅读力主由议题统摄整个阅读乃至阅读教学,议题是群文阅读的灵魂。群文阅读就是在课堂教学的单位时间内,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围绕同一个议题展开的探究性阅读教学。如何在单篇的精读之“井”中找到群文阅读的一片“天”,不仅考验着我们对单篇的掌握,更激发我们寻找群文的联系性,以期在短时间里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容量和速度,并且改变阅读教学差慢费的状态。

在高中新课标要求下的学习任务驱动中,群文阅读定会彰显其独特的创新价值以及创新意义:

从单篇阅读走向群文阅读;

从散碎阅读走向融通阅读;

从整本书阅读走向群书阅读

群文阅读教学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和速度,更关注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践,重在对群文的选择,重在对教学目标的确定,重在对群文阅读方法的尝试和总结。新高考,不仅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老师为首席引导者,学生真正成为主导,成为学习参与者,共同构建新型的师生合作共同体,更要求我们在课型上建构创新,改变课型结构,打通知识内在联系系统。

二、我的设计思路——构建新型的师生合作共同体

当我看到2019年海南省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主题时,一度陷入沉思。基于学习方式变革下的新课型建构,不就是希望我们老师少讲一点,学生多讲一点,让学生主导一切,老师成为服务者?不就是希望我们改变旧的教学思路方法,多一点切合实际的运用和操作?不就是希望我们也同时在课型的类型上琢磨?

于是我自己开始了痛苦的摸索之路: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词人的八篇词作,其中就有苏轼在黄州创作的两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学生能感受到苏轼的豁达乐观,但是缺乏对黄州前中后期作品的横向的比较感知。黄州时期是苏轼创作的高峰时期,四分之一的词作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而且经典作品也十分多,此时的词作不论豪放还是婉约,抒情还是写景,都可以用“前所未有”这一个词语来评价。基于这样的阅读背景,我以苏轼在黄州的心境由人生困境走向超然为主旨,串联起黄州不同时期的三首作品,做一个比较联系,建立群文的有机联系,让学生对黄州的苏轼有更加丰满深刻的认知。

要对同一时期不同心境的作品做一个比较阅读,就要善于找到比较点,在寻找共同点和不同点的讨论梳理中,拓展联系,比较异同,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但是学生对苏轼的诗词阅读面有限,鉴赏能力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善于从学情出发,找到诗歌中的线索,让学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在研读诗歌过程中,发现三首分别写于黄州前中后期的作品中,都不约而同地写到了环境的变化,诗人的内心是敏感的,更是多情的,外界的变化都是内心的折射,于是我打算从寻找天气状况出发,缘景明情,观察诗人心情的变化,从而发现诗人心境的变化。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品质,调动学生深入文本,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我想一次改变,一次突破,即便做得并不尽如人意,至少我有了新的突破。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事万物都能激励人,平常课、阅读课、作文课、试卷讲评课等等,每一种类型都能出新意,只要我们肯钻研。

三、我的教学反思——痛并快乐着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对自己的这节课,有太多感触。

(一)群文阅读的出现,以其灵动性赋予了普通一线教师“编者”的身份,让其拥有了选择的自由与责任。新时代、新一代,也在倒逼着教师要向上成长,而群文阅读更是对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因为只有精神丰盈的教师,才能引导学生朝向丰盈的精神。

(二)如何让阅读生活化和自由化,这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深深思考。既受限于考试又超脱考试,让学生更加自主、更加愉悦、更加生活化地去阅读、理解、质疑、发现,真正达到提高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群文阅读教学势在必行!

(三)解决多篇如何从一篇发端。现实里,如何选择并组织阅读材料,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智慧。但是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一篇都不知如何来读,何况多篇?

(四)教师要相信自己有提高的能量,要适应不同的气场。如果我能更好地适应录播室的环境,能自然地接受一手拿话筒,一手拿翻页笔的束缚,可能我当时内心会少些紧张,很多细节和话语的引导转换会更加圆融,我会更加放得开手脚。

(五)核心素养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设计、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因。我们很多时候,都是自己的说代替了学生的感受,越俎代庖,以致课堂气氛沉闷。群文阅读任务群的安排,大小任务应该是全班的任务,这次我分小组领取任务,就被专家诟病。开始我不太理解,我的主问题是全班,就是找每首词的天气是小组而已,最终回到全班来的。但是现在想想,这不被你察觉到的疏漏就是其他小组没机会查找,没有负责的词了,这就冷落了学生。大家以后要避免,大小任务一定要基于全班。所以你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准备,在弄懂每一篇文章情况下一堂课才能展示好,而且任务点要科学。

(六)公开课的容量是大还是精,重难点如何突出?课堂是充满了遗憾,何况公开课,短短的40分钟,无法充分展示我们的个人学识与储备,课堂教学的点更不能面面俱到,一定要口子小,以小见大,一个问题,一词立骨,带出具体的问题,让课堂保证时间内充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七)现场课,不再是表演课。大家都有共识,公开课表演性质很大,预设太多,包括学生。但是到了大型舞台,你有预设,学生是陌生的,他们没有,不要太相信大赛里的学生都很厉害。所以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回答问题中的生发点,由此让课堂变成师生思想场,不要想着你下面要上什么。我觉得要做到这样行云流水,有两个条件:①课件内容不要多,不要束缚你。②你在备课时有没有做好不按你既有的套路环节走,也能走到你的终点。这需要深厚的锤炼。

(八)行云流水的课堂都是经历。在最后一个拓展环节,我竟然自己代劳了。我其实躬身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没想好。但那时只剩5分钟了。我就急了,就说了自己的看法,让他们下课思考,我怕课堂没有收尾,超时是大忌。我没有引导好学生,留下失败的遗憾。一切都是磨炼,是结束也是新的开始。不经历你永远不会成熟。

(九)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致忘记了当初为何出发。语文,我个人认为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清晰地指向一个目标: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本真纯正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几乎都是围绕语言教育展开的,并巧妙地把思想、情感、情趣的熏陶感染有机地统一在一个活泼的语言教育过程中,而这个语言,我认为是来自我们课文之中,是不掺杂质的。于此,语文课不会上成政治课、音乐课、活动实践课等等。我们应坚守本真的语文,浅浅地深深地教语文。

(十)我追求的课堂语言是来自生活的诗意。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董一菲老师说:“诗意是语文天地永远的光芒。”说得多好,每一个教师课堂风格不尽相同,运用课堂教学材料和组织课堂语言也不同。但是我喜欢诗意的语文。诗意,不仅是生活接地气的表达,更是超脱获得语文之美的高贵。无论哪种风格,你要找到你的风格,你才有了教育的方向。

见过了高山,才知山外有更美的风景;遇见了高人,才懂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王家卫在《一代宗师》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的一生是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防止衰老和走向平庸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有一颗时时年轻的心,活在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改变中。40分钟后,当我走出教室,我和学生又该发生什么变化?从教书匠走向教育者,我认为就两点:一是研究自己的课,二是坚持写作。

木心说,生命好在毫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叫尴尬狼狈。我就是“喜欢一件事又有这样的才干,那就把整个人都投入进去,像把刀一样扎下去,不要问为什么,也不管会碰到了什么”的孩子,朝佛的人不问意义。只因我们一直在路上。

7

作者简介

吴小清,海南省骨干教师。荣获海南省教育教学论文一等奖、全国征文比赛一等奖、作文指导教师一等奖、东方市2016年、2018年高中优质课一等奖、海南省高中课堂比赛二等奖。喜欢做阅读推广讲座,发表教学类文章多篇,有百万字长篇教育教学笔记,走一段路,点一盏灯,有灯火,就有守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