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情中人”?

什么叫性情中人啊(性情中人)(1)

和人打交道,老有人说,你是”性情中人“。

每听到这样的“算不算赞”的话,我总是很尴尬。因为我真的不太理解“性情中人”的内涵和外延,我甚至觉得谈了两次话,你就认为我是“性情中人”,仿佛在调侃我。你还不如直接说我有点“土匪气”,我还更容易理解。

性情中人当然讲的是“真性情”,而不是装出来的“性情”。

看周国平先生的《论真性情》,我仿佛对“真性情”明白了一、二。周先生说:“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

那么,从哪里看得出这人是真性情还是装性情呢?

第一为人,第二做事。同时还要看为人做事的一贯性。偶尔的表现都无法证明其人是否真性情。

我想,真性情的人,肯定不是完全不讲利益,只讲情义,而是把内心愉悦的体验放在功利之前。

每每有人说我是“性情中人”时,我老在反思,是不是我经常会说那句话,孔子说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谁对我好,我就对他更好,谁对我不好,我就用他的不好还给对方。

这句话可能给人造成了误会。说实话,我没有“以德报怨“的高尚,也没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因为我认为自己做不到。

所以“真性情”和“性情中人”显然是有区别的。

真性情的人更在意自身内心体验,讲活得有“趣”,性情中人更讲义气,活得有“力”‘。感恩是有“力”的,抱怨也是有“力”的。所谓“”爱憎分明“可能更准确点吧。

就像我们最近推出的网综节目——《心动的盲盒》,线上恋爱交友。节目的口号是:先品“三观”,再看“五官”。和人打交道或许更该如此。颜值很重要,可以一见钟情,但三观不合,再见可能就是嫌弃了。

在工作和人交道中,我们所有的合作方,我几乎都会和对方说一句:既然我们签订了合同,那我们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当然也要互相理解。就像结了婚,要爱也要包容一样。

有年,有一家合作方,在签完合作协议之后,就开始在外放言:什么“性情中人”,给钱就能搞定。

此言迅速传到我耳朵里,我立即叫财务把他们的钱沿路退回,并把他们拉黑。

这算不算“性情中人”,我不知道。

不过,周国平说:真性情的人,即使在一个无趣的时代,他仍然可以生活得有趣。

我们好像说的不是一个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