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自:公众号黑胶图书馆
在1月31日晚,Netflix释出了Taylor Swift的纪录片《Miss Americana》(美国甜心小姐),在片中,Taylor把粉丝们听她的歌的过程描述为“读我的日记”,粉丝们也终于有机会,以一个如此真实的视角来看看这位美国甜心的日常与那些她从未展露过的另一面。那么今天,也是黑胶图书馆的节后开馆日,我们便要通过这部纪录片,带大家靠近Taylor真实的内心世界与她的成长历程。
Taylor Swift与Lana Wilson
导演Lana Wilson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花了大把的时间和陪在Taylor身边,她竭尽所能地去挖掘主角Taylor的真实想法,以及那些藏在她光鲜外边背后的,甚至她自己都难以确认或是快要忘记的心情。整部纪录片延Taylor Swift成长的时间轴展开,而开始的时间点便追溯到了Taylor的幸运数字——13。
屏幕中出现的是一段看起来有些年头的vcr,镜头里13岁女孩在圣诞节收到的礼物是一把吉他,那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不久后,这位天才少女便出现在了索尼音乐公司的门口,她在车里激动难捺,因为那天她带了她自己录制的Demo来给唱片公司的人听。
那也许算是她音乐生涯的开端,尽管到她真正出道之前,还有着数不清的曲折。跟着Taylor的讲述,你会发现,她职业生涯的最初几年都是受一件事驱使的:做个好人,做很多好的事情,并为此而受到赞扬,被人们喜欢。
她说:“我的整个道德准则就是做一个good girl。”她说她想成为一个好歌手,一个好人,一个好榜样,一个好公民,她对自己的要求高到当她听助理沮丧地打电话来说自己的专辑《Reputation》没有获得格莱美最佳专辑提名时,她只是回应道“我只要做出更好的唱片就可以了。”
也就是这时,她坐在钢琴前,一句一句地弹出了《ME!》的旋律,慢慢地把这首歌唱了出来。在《Me!》的mv拍摄现场,她不停地看着自己的镜头回放,剖析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处表情,当然骂起自己也是毫不留情。
Taylor Swift可能被数百万人憎恨,但她自己却永远是那个最严厉的批评者。当谈到在2009年MTV颁奖典礼上,Kanye West那次臭名昭著的抢话筒事件时,她说:“我不知道他们在嘘他,我以为他们在嘘我。”很明显,这件事给她留下的伤疤从未消失,19岁的她手拿奖杯站在舞台上,面对这样的事件,却还在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配得上这个奖。
在Taylor的成长中,也是算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景。尽管大多数人认为那是一个离谱错误之极的举动——总统奥巴马甚至公开称Kanye为“蠢货”,然而在之后的采访中我们也都看得到Taylor的强颜欢笑。在那之前,她一直以来单纯地只想做个好人,已经习惯于不表现出生气或是委屈,或者只是在她的音乐中开玩笑般地说出来,因为很久以来,她都并不知道该怎么做。
Wilson导演在这部纪录片中做得最好的便是向所有观众展现了Taylor最真实的脆弱的一面。镜头始终聚焦在Taylor身上,她在短短几分钟内坦诚地告诉了观众自己与饮食障碍抗争的历程。面对狗仔队的围堵,互联网的抨击,Taylor只能选择振作起来,把她的悲伤和愤怒转化为力量,重新开始。这也是Taylor一直以来处理她痛苦的方式。
Lana Wilson着重表现着Taylor在幕后的一切,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展示就像把Taylor放在一张稀薄的生命画布上,让观众感觉到Taylor是一个真实的、在歌词外也可以和粉丝们引发共鸣的人。Taylor梳着着凌乱的马尾辫,穿着宽松的运动裤,在新歌的最后一段合唱中一直唱到她唱对为止;她为她的好朋友做意大利面,并在白葡萄酒里不小心放多了冰块之后做出小孩子一样的表情。这一切都让人感觉到恰如其分的亲切感。
在纪录片中有一段精彩的蒙太奇,其中一些片段是Taylor在舞台上瞬间换装的片段混剪,她的一套衣服被撕掉,露出了另一套风格迥异的衣服。这也是对纪录片本身的一个恰当的比喻,因为它试图展现Taylor很少公开的、私人生活的一面。她甚至只穿着一身汗衫,素颜出镜,最勇敢莫过于前文提到的在近距离拍摄的一个长镜头中,与导演毫无保留地交谈,讲述了自己过去与饮食障碍的斗争。
考虑到霉霉的粉丝们是多么痴迷于偶像的形象,她愿意在这里公开自己的这些私人问题是非常令人钦佩的,她可能也为那些同样脆弱的观众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
在整部纪录片中,诚然那些华丽的演唱会表演确实让人叹为观止,但Taylor和各位才华横溢的制作人一起写歌的合作过程则更是让人无比激动,尤其是在一分钟之内就和Jack Antonoff你一句我一句写出了《Getway Car》的副歌部分。
以前歌迷们也许会想要去看一部关于Taylor的纪录片,看看《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是否真的是关于Jake Gyllenhaal,或者看看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是如何写下所有这些热门歌曲的。但这些并不是这部纪录片里最重要的故事。它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实际上却是关于Taylor在她其极为成功的职业生涯的头几年,一直都在刻意回避的事情:政治。
这一切的改变都是来自于那著名的“一美元诉讼案”,在诉讼结束后,Taylor的心境发生了变化,当她看到布莱克本一边宣称自己是“田纳西基州督徒”,一边投票反对同性恋权利和保护受虐待妇女的法律。最后Taylor告诉她的团队她要在社交媒体上表明自己的立场,尽管她父亲因为担心她的安全而求她不要这样做,然而她还是坚定了自己的态度。
她决定放弃自职业生涯开始以来一直保持的谨慎的政治立场,在2018年民主党中期选举前在家乡田纳西州露面。因为当时的候选者布莱克本拒绝支持保护女性权益法案的立法引起了Taylor的愤怒,这直接改变了她一直对于政治缄默的态度。也许考虑到很多观众不了解这样做的后果,导演特别展示了Dixie Chicks的政治言论带来的灾难后果,侧面展示Taylor的这一举动是需要很多勇气的。
后来的画面里,她的公关人员让她为可能的后果做好准备:“总统可能会找你的麻烦。”她说。“我不在乎。”Taylor反驳道,这一刻在圣丹斯电影节影厅里引起了热烈的掌声。
看着Taylor试图说服一屋子中年男人,她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不会终结她的职业生涯,让人感到心疼又备受鼓舞;在看到她在大家都不赞成之后仍然这样做,就像是真正胜利了一样,即使她争取的选举结果最终并没有如愿以偿。但她没有放弃,因为她知道还有无数的粉丝正在慢慢成年,拥有了投票权利。也引出了Taylor的另一个努力方向:鼓舞下一代年轻人。在随这部纪录片一同释出的单曲《Only the young》中她鼓舞着我们,时代永远属于年轻人,只有年轻一代才可以改变世界。
在看纪录片的时候,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电影中的一切都是主观叙事,当然这并不是说Taylor所展现的情绪是不真实的。纪录片中很容易被感知到的最强烈的情感之一是:Taylor想要掌控自己、自己的叙述方式以及自己的选择。
这是导演塑造“美国甜心”的一种聪明的方式,在普通人手中,它本可以被讲述一个渴望成功的人的故事——她拥有超越自己最疯狂梦想的天赋,然后继续享受成功,直到安静、快乐地退休。然而Taylor和导演所经历的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成功之路,所有恶意的中伤和进退两难的选择都让Taylor越来越忠于自我,勇敢表达。
真心地希望Taylor Swift如自己所愿,永远都拥有着犀利的笔锋,细腻的皮肤和开放的胸怀,这也是我们所期望的。
在年轻这条路上,她还能走很远很远。
文中所有动图均由黑胶图书馆截取制作,如需使用请标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