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自叙帖》第一个木字旁的字就是图1,“杖”。怀素的这个字相对端庄稳重,“木”字旁也是显得凝重。笔者临习时写了几个,如图3、4、5,自我感觉似乎还是满意的,但是,当我再次分析比较,并且如图1这样标注重点环节时发现,我临的太差!看图1两个小的红色圆圈,很明显,一个是折笔,一个是接笔。而本人临习的“杖”字笔法上相对简单,没有注意这一精微的细节!(第一种处理手法)我的体会总结是:自我感觉良好往往也是个坑,自己跳进去津津乐道,其实是一种固步自封。我们当用精微化的研究心态去临帖,并重于读帖,重于分析,找出细微的点来,才能逐步跳出这种感觉良好的坑!我们再看图2,一个“木”字旁,一处翻笔,两处接笔,一处折笔,笔法的丰富与变化在行笔里表现出来!图10、11、12依然是本人的临习,还是有差距!我们再看图6,概字,把“木”字旁放到了下面,很有意思,以后在创作中碰到“概”字时不妨可以这样使用,好像有人把“松”“床”等字也如此用,笔者仔细查看《草字编》,并没有古法这样做。所以,这个概字就是我们草书创作中融入古意的很好的一个元素。(第二种处理手法)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怀素《自叙帖》中有一个字,我们很容易把他当作“木”字旁,其实不是“木”字旁,是“提手旁”,如图13!怀素老人家似乎故意逗我们玩一样,接着他又把一个“木”字旁的字处理得像极了“提手旁”,如图14,“相”字。我们再看图15,这才是“提手旁”,“授”!图16“模”也处理的有点像“提手旁”。图18,“楷”字则完全的“提手旁”了!(第三种处理手法)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

1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

2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3)

3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4)

4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5)

5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6)

6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7)

7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8)

8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9)

9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0)

10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1)

11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2)

12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3)

13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4)

14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5)

15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6)

16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7)

17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8)

18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19)

19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0)

20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1)

21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2)

22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3)

23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4)

24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5)

25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6)

26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7)

27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8)

28

智永真草千字文临习技法精解(怀素也蒙人狂草)(29)

29

图20,“横”字也非常奇特的“木”字旁,这个处理没有异议,就是多了一个上反转的笔法!值得我们创作使用,古法古意都很特出。我们依然被怀素老先生的逗逼处理方法给搞笑了,图21的“于”,是“方”字旁,居然与这个“横”字奇特的“木”字旁相同。图24,“相”字又是这个非常奇特的“木”字旁。(第四种处理手法)图22的大方大开就是第五种处理手法了,在整篇草书起到了放荡、冲突的元素。相对而言,图25、26、27的处理手法就是保守,偏于中规中矩的手法,基本可以将此归类为第一种。图29显然就是怀素老人家第六种“木”字旁的处理手法了!直接把“木”的撇画、捺画与“目”字连成一个简单极致的符号给交待了!当然,对于怀素“木”字旁的取法,本人舍弃第三种,第六种,偏向于第一,二、四、五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