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1)

淮阳地处河南省东南部周口市中部,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淮阳古称宛丘、陈国、陈国,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设立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以原周口市淮阳县的行政区域为周口市淮阳区的行政区域。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2)

淮阳泥塑又称“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太昊陵“人祖会”上的泥玩具总称,又称“陵狗”或“灵狗”,主要产于太昊陵附近的12个村庄。为淮阳太昊陵所独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狗”。据传原始社会时期,淮阳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夏属豫州境。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西周初期,成为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3)

淮阳泥泥狗起源于上古的伏羲时期,相传是伏羲、女娲抟土造人时留下的,是原始图腾文化下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是中原民间彩绘与雕塑艺术的结合体。

淮阳“泥泥狗”中奇禽怪兽造型是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创造的,造型怪诞神秘,“土味”强烈浓郁,却又与《山海经》里记载的众多神祗怪异,如出一辙,因此被国内外专家们誉为“真图腾”、“活化石”。泥泥狗的表现手法较为抽象,造型非人非兽,以人禽同体、人兽同体为组合,如“人祖猴”、“猴头燕”、“人面兽”、“独角兽”等。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4)

淮阳泥泥狗中的一些造型,如多头鸟、独角兽等都是以《山海经》里的奇禽异为创作原型,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其造型主要有三个特征:一是稳中求动,淮阳泥泥狗的动态以稳重为主,没有过大的动势,人物的造型基本是正势。二是方圆结合,淮阳泥泥狗的头为圆形,而身体则为方形,两种形态统一结合而成。三是直来直去、斩钉截铁,淮阳泥泥狗的纹饰用线很有力度,挻拨且直来直去。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5)

淮阳泥泥狗与祭祖、娱神、祈子紧密相连,其纹饰图样多为生殖符号的抽象变形,突出展现了泥泥狗繁衍生息的文化内涵。学者认为,淮阳泥泥狗造型的生殖符号,其装饰图案的类绳纹、类篮纹、折纹、三角纹等,是上古时代生殖崇拜观念的传承与遗留,这种类型的淮阳泥泥狗是区别其它地区泥塑的显著特征。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6)

泥泥狗的造型多样,犬类(人头狗)、鸟类(多头鸟)、兽类(独角兽、人面鱼)、猴类(猴头燕),以及生殖符号、花卉类、自然现象、抽象事物等。淮阳泥泥狗的纹饰类别有:女阴纹饰、马蹄纹、太阳纹、三角纹、类绳纹、花卉纹。泥泥狗的纹饰蕴含着八卦符号,隐含着阴阳、虚实、交合、男女之道,天地万物生息之常理,与伏羲创制的“八卦”符号有着惊人的相似。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7)

淮阳泥泥狗有反映母系社会的“母子猴”,后以称为“背背猴”,泥塑多为一个母猴背三个至八个小猴子,寓意辈辈封侯。半人半猿的“人祖猴”,表现出从猿到人的演变。还有造型怪异的“双头狗”、“三头狗”,反映着远古的各种信息。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8)

淮阳泥泥狗有表现古人从“族内婚”走向“族外婚”的经典造型“猫拉猴”、“狗拉猴”。也有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物“独角兽”,“独角兽”和一些夸大的男性生殖器造型,表明已经由单性崇拜发展到双性崇拜。还有“九头燕”、绘有生殖纹饰的生肖造型等。

四象神兽与墓葬(河南周口人祖会)(9)

泥泥狗与《山海经》的记载出奇地一致,山海经,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是先秦时期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籍。泥泥狗造型古朴浑厚,形状奇特怪异,其题材包罗鸟、兽、鱼、虫与人物,充满着一种虚幻的超脱神秘感,散发出浓烈的乡土气息。泥泥狗有孔可吹,发出的声音悠远明亮,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神话。2014年11月,淮阳泥泥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