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1)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2)

不能“自燃”

是我们无法成功的重要原因

生活中,身为企业员工的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

明明每天都忙忙碌碌,但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忙些什么。

明明付出了很多,但收获和成长却不成正比。

明明对现状不满意,但总是提不起劲去改变。

如果你是一名企业管理者,或许你又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的公司氛围死气沉沉,员工士气不足?为什么员工总是浑水摸鱼,没有主动做事的积极性?

其实,以上问题的答案都是同样的,那就是“缺乏自驱力”。当一个人缺乏自驱力,就会成为“不燃型”人格。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3)

而当一个企业里,拥有“不燃型”人格的人数超过拥有“自燃型”“可燃型”人格的人数,那么整个企业的士气就会大受影响。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4)

“不燃型”“可燃型”“自燃型”:三种人格

那么,究竟什么是“不燃型”“自燃型”人格呢?

在日本著名的实业家稻盛和夫的《干法》一书中,稻盛和夫为我们解释了这三个词的含义。

我们知道,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其实,人也一样。稻盛和夫把人分成了三种类型,一种是点火才能燃烧的“可燃型”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人;还有一种是自己能燃烧的“自燃型”人。

举个例子,在公司里,你可以看到三种人。第一种人要等领导吩咐才去干活,领导吩咐做什么,他就做什么,领导没有吩咐的,他不会主动做,也不会积极想,这种人,就是“可燃型人”;

第二种人是你吩咐他去干,他也懒懒散散,能不干就不干,这就是“不燃型人”;

还有最后一种,叫做“自燃型人”。这种人能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自发地做工作,不仅自己对工作保有热情,还能带头行动,把自己的热情传染给团队中的其他人。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5)

在一个企业里,人数最多的是“可燃型人”,但最为关键的是“自燃型人”。

企业要想成功,就必须挖掘“自燃型人”,让更多的“自燃型人”去影响“可燃型人”,然后剔除“不燃型人”这种搅屎棍。只有这样,整个公司的氛围才能欣欣向荣。

同样的道理,如果个人想要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也必须拥有“自燃型”人格。如果我们对工作没有热情,自然就不会自发地思考、学习,也不会在工作中享受到乐趣。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董明珠会30年没休过假?”其实,像董明珠这样的“大佬”还有很多,万达总裁王健林每天4点钟起床,每天工作时间至少在12小时以上;80岁的李嘉诚依然坚持每天8点钟到办公室工作……这些人明明已经财富自由了,为什么还要拼命工作?难道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其实不是。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只是个数字,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具备“自燃型”人格,在工作中,他们能获得价值感和快乐,这种对工作的热情会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地动力,驱使他们不断走向成功。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6)

如何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

那么,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自燃型”的人呢?

在稻盛和夫的另一本书《活法》中,他给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

  • 拥有强烈的愿景

多年前,稻盛和夫曾参加松下公司董事长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在演讲中,松下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水库式管理”,就是说企业管理要像建水库一样,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做好风险预案,为萧条期做好储备。

听到松下先生这么说,企业家们纷纷提问:我们都承认未雨绸缪很重要,可是问题是,我们要如何建这个水库啊?

这时,松下先生给出一个惊人的答案:“我也不知道怎么建水库,但是,我知道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这么想。”

大家对松下先生的演讲极其失望,觉得他言之无物,空呼口号,只有稻盛和夫受到了启发。所谓“你必须这么想”其实就是要有强烈的愿望。当你的愿望足够强烈,你才会有动力去实现它。而这,是我们达到人生目的的唯一办法。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唯心,但绝对不是迷信。其实,“强烈的愿景”在心理学上有个专业术语,那就是“吸引力法则”。它说的是,当你心里想着去实现一件事,整个宇宙的力量都会配合你;当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很多人都愿意帮助你。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潜意识在发挥作用。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7)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你的潜意识操控着你的人生,而你却称其为命运。但潜意识被呈现,命运就被改写了。”

也就是说,当你几乎无时不刻都在思考某件事的时候,这个强烈的愿望就会渗透到潜意识里,渐渐地,这就成了一种不可撼动的信念。而你的生活、你的自我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要想成为一个“自燃型”人格的人,首先,就是要树立强烈的愿景,愿景越是强烈,内驱力就越是强大。

  • 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

当然,光有强烈的愿景还不够,我们还要把这个愿望实现的过程预先在头脑里进行模拟演练。最开始,我们可能只是单纯在幻想,但在不停地模拟演练中,我们实现愿景的途径会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清晰,梦想也会渐渐趋于现实。

为什么要在头脑中进行无数次的演练呢?因为头脑演练的犯错成本为零。

这就好比下象棋,可走的棋步有几万种之多,通过一次次在头脑里演练,在棋谱中消除错误的方法,最后才能决策出究竟该怎么走。同样的道理,当你对想做的事情进行头脑演练,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了明确的印象,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很可能是成功。

就比如,在开发新产品的时候,我们要在头脑里反复思索、模拟演练开发的过程,直到最后,你的头脑里能“看见”产品最终呈现出来的完美状态。

又比如,在组织一场大型会议前,我们要把整个会议在脑海里模拟演练几十遍,事先预料到可能发生什么意外情况,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会议成功。

在不断的演练中,我们也在积累经验、改进方法。久而久之,我们就能和普通人拉开差距,而事业的成功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

  • 勇于在“漩涡中心”工作

在不断进行头脑演练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最后一步——实践。那么,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保持做事的热情,不会半途而废呢?

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漩涡中心”工作。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8)

什么是“漩涡中心”?它指的是,自己主动带头、带动周围的人把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的人,也就是有领导力的“自燃型”人。

如果我们能进入漩涡中心,就能受到这类人的影响,品尝到工作的快乐,也能体会到工作成功后的成就感。

积极地靠近“漩涡中心”,让这些“自燃型”人格的人“点燃”我们,那么久而久之,我们也可以成为“自燃型”人。

强者都是自燃型人格(拥有自燃型人格)(9)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作家司汤达曾说:“伟大的热情能战胜一切,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

“自燃型”的人就是拥有伟大热情的人,当他们决心做一件事,就会投入全部精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的。

反观我们自身,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对某件事没有足够强烈的愿景,所以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遇到问题就给自己找借口。

因此,学会成为一个“自燃型”人格,在枯燥的生活中找到我们真正的热爱,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尤其重要。当我们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能为之奋斗时,我们便能既享受到努力的乐趣,又能实现事业的成功,快乐与成功并存,这不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