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1)

复姓(八)呼延匈奴:长城经济学


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讲“呼延姓”,呼延匈奴,以及汉家长城的故事


呼延,赐姓

这是姓氏的第八种主要起源方式,也是总裁归纳的最后一个姓氏起源方式。

回顾一下这八种方式: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2)

赐姓在中国历朝历代很普遍,大多皇帝都赐单姓给功臣或者外族首领,为了让归心、汉化嘛。

但呼延,怎么看都不像是皇帝出于让他们归心、汉化的目的而赐的姓氏。

究竟这是哪个皇帝,出于什么目的?赐匈奴一个摸不着头脑的“呼延”姓?

这个问题这么讲:

西晋时,匈奴有四大部落: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对长城内的幸福生活念念不忘。

有一天,呼衍氏发话了:想当年,冒mò顿dú大单于那会儿。咱们的大单于就是把他们汉家新上台的皇帝叫啥刘邦来着,围在了白登山,好一顿折腾。再看看现在,河套、右北平那可都是我们的冬季牧场啊。汉家的长城往前一步,我们的牧场就后退一步。叔可忍,嫂不可忍。当今汉家又新上台了个皇帝叫啥司马炎来着,大伙儿跟我上,干一票!于是,以呼衍匈奴为首,匈奴们义无反顾的奔向了司马兄弟会的长城……

结果可想而知,第一,正如总裁上期所讲,司马兄弟会,顶级暴力团,个个凶猛,听说有人要打架,有人要玩儿阴的,眼都绿了,正愁没沙袋呢。司马兄弟会,可不是当年刘邦混混团那种只会洗脚,不会打架的IPO团队。第二,呼衍匈奴,可不是冒mò顿dú单于……面对司马兄弟会的权谋,上来就是一副平头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架势,哎,总裁真想送一本司马兄弟会创业的《教父》三部曲给他们啊。

然后,对于呼衍匈奴进长城这件事儿,司马兄弟会信手拈来,让我们看到了匈奴就像倔强的孔乙己一样……

小呼衍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小呼衍,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小呼延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窃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小呼衍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就这样,给长城内司马兄弟会带来无限欢乐的呼衍小匈奴坐在角落里,回想起当年被“酒馆里”这群人嘲笑的表爷爷,表爷爷誓死不再进酒馆一步,远遁他乡,至今下落不明,多半是死在漠北的风雪里了吧。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3)

而当晚和表爷爷大吵一架的祖爷爷后来住进了酒馆,还改了个名字,叫浑邪王,虽然是寄人篱下受了不少委屈,但总算是活到了今天。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4)

恩,小呼衍当然不知道,表爷爷穿过了风雪后驱赶着一群叫做“日耳曼”的蛮子,东奔西跑,四处劫掠,好不快活,还给自己改了个吊炸天的名字——匈奴王,阿提拉。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5)

风雪那边同样有一个富庶的南方之地,表爷爷抢得一东一西两个叫罗马的大财主放弃人生,大财主们认为自己被表爷爷抢是应该的,是大财主的主人,也就是上帝对大财主的惩罚,还给表爷爷取了个无上光荣的名字——上帝之鞭。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6)

不知道我们的小呼衍,当年要是听说了表爷爷的故事,会不会勇敢的走进漠北的风雪中呢?

哈哈,小呼衍鼓足了全身的勇气,把酒碗往地上狠狠的一摔,面对这群嘲笑他的人们,他究竟是会像表爷爷一样,还是像祖爷爷一样呢?所有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小呼衍,打碎东西可是要赔的啊!”

“我要像当年我的祖爷爷一样,住进酒馆里来,帮各位打打杂……那个,外面的风雪实在太大了,咱们也不容易,您说是吧?”小呼衍说着说着本来瞪大的眼睛一点点看向了自己的脚尖。

有人跑上楼,把这事儿告诉了掌柜,掌柜又告诉了东家,东家家里正打得热闹,哪儿还有空管这档子事儿,正想让掌柜把他轰走,突然又想了想,没准儿这个呼衍可以帮着自己对付那些不省心的兄弟啊,于是改口说道:“我看行啊,就不要封王了,赐他们个姓吧,他们叫啥来着?哦,呼衍,真绕口。那以后就叫呼延吧。”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7)

就是这么一个汉人凶猛,司马任性的时代。每当总裁读到这些故事,不由的会心一笑,怪不得西方的史学家打死也不承认阿提拉是呼延匈奴的表爷爷,谁叫自己当年不分就里,把一个落魄的东方部落的抢劫,当成是上帝的惩罚呢?

好了,我们言归正传,讲长城。为什么彪悍的匈奴,在长城面前就成了孔乙己这副落魄模样?


长城经济学

这其实不是一个战争故事,没有飞将军李广,没有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卫青,没有霍去病,没有封狼居胥,没有疏勒飞泉,没有虽远必诛,没有张掖断臂,更没有大雪满弓刀。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会计问题。

恩,会计。这就是长城经济学。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8)

故事从第一个看懂长城经济学的皇帝讲起,他是谁呢?他就是所谓的“劳民伤财”大修长城的搞得“孟姜女哭长城”暴君皇帝——秦始皇。

匈奴历史版图演变(复姓八呼延匈奴)(9)

其实,秦始皇早就看懂了,北击匈奴,这哪儿是个战争问题啊。你全是步兵,匈奴全是骑兵。你的步兵是要吃粮食的,匈奴的骑兵在草原吃草就OK。问题是,骑兵想打就打,不想打就跑,你追的上么?有打仗的机会么?

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账单两亿五。什么情况?这10万人出塞,根本没有打仗啊。对,没有打仗也要吃饭。

这笔账,司马迁在《史记》中就算过,当时运一石粮食到北方前线,仅仅一路上消耗的粮食就是192石,注意,这是汉朝有长城时候的一本账哦。

你可以一战搞定匈奴,问题是,你花了如此恐怖的成本,在草原观光10天,连匈奴的影子都没有看到。正当你想撤退时,匈奴追上来一顿撸。你的战争成本高得飞起,他却靠打仗发财。如果你把这当成一个战争问题,那你怎么打?打GG吧。

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和长子扶苏,率30万大军,夺下来河套之地后,30万大军就地转攻为守,开始修筑长城。这绝对是因为,秦国与西戎杂居几百年后,才可能拥有的“长城经济学”智慧啊。然而,虽然修长城比出漠北要省钱,但是秦还是操之过急,帝国崩溃,这长城就只能留给汉家的刘姓子孙了。结果汉武帝,必定不像秦始皇那么了解西戎,把几十年汉家积蓄全用来打匈奴,把自己国家都打得快崩溃了,还是灭不了匈奴。后来,东汉、三国、西晋时代,大家才真正了解了长城的经济学用途,原来这东西不是防止你进来,是让你即使抢了东西也出不去啊;原来这东西不是为了消灭你,而是让你的草场,变成我的农田,士兵在前线就可以屯田啊,我就不用从后方运粮食了啊。但你的补给就没了哦,你的人口就会减少哦。太棒了,太棒了。

结果司马兄弟会千算万算,还是算错了一步,那就是让匈奴们住进了长城里……

后来,住进长城草原的皇帝们在汉家的会计帮助下,逐步了解到,虽然我们不用长城打仗,但他除了能防止士兵,还可以防止商队出入啊。原来这长城还可以搞“一带一路”啊,小钱钱真心甜啊。

再到后来,明朝的皇帝们这样算账:派8万骑兵打鞑靼,一年费用一千万,还可能打不赢。而换成修长城,只要5万劳工和百万费用,更何况,8万骑兵的背后是手握军权的大将和不生产只吃饭的大军,反观劳工的背后,不就是几个工头嘛,干完活儿还可以赶紧回家种粮食。所以,袁崇焕要是搞辽人守辽土,安心当工头,皇帝大大有奖。你要是擅杀工头毛文龙,搞个辽东铁骑当将军,那皇帝老儿不宰你宰谁?

所以,长城经济学,深刻啊,读懂,你才更开始你的创业之路。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欢迎订阅、关注、转发“自说自话的总裁”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