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汽车被人称为“互联网的下一个移动端口”的口号出现之后,车载大屏就开始日益成为车上装备的主流。甚至已经开始有取代物理按键的趋势。而物理按键渐渐消失,似乎也成了板上钉钉的未来。近日,媒体曝出新奥迪Q8的谍照图,这款奥迪未来的中大型SUV,将奥迪传统的MMI旋钮去掉了,被一块触控式的平板所取代。换句话说,奥迪MMI这个最具标志性的物理按键,在下一代奥迪车型上,将彻底消失。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1)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2)

其实早在7月份,奥迪在西班牙发布了新一代的A8,在新A8上,MMI旋钮也不见了,奥迪工程师用了10.1英寸和8.6英寸的两块屏幕取代了中控台上大部分的实体按键。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3)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4)

就连后排扶手,操作界面也是液晶的。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5)

加上方向盘后的液晶仪表,A8和Q8上都有了三块屏,在未来“三块屏”,可能会成为奥迪的标配。而所有的物理按键,可能将被这三块屏完全取代。

奥迪的这种做法,可谓相当极端。对比路虎,这个最早把“三块屏”概念引入我们实际生活的吃螃蟹者,在其新款的路虎星脉上,也没有完全取消物理按键。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6)

快要上市的全尺寸SUV宝马X7,从官方公布的细节图可以看到,不但iDrive旋钮被保留,而且保留了相当多的按键设置,只是“大鸡腿”档把变得更加具有钻石般的切割感。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7)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8)

可见在取消物理按键这件事情上,各家豪华车的观点并不统一,只是奥迪这次步子迈得有点大。

虽然奥迪这次有点极端,但事实是,越来越多不管是廉价车、中挡车、还是豪华车,都开始用上了大屏,而且无论是哪个品牌面向未来的概念车,其中控基本都是光秃秃的几张大屏,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邦叔认为,汽车厂家越来越喜欢用大屏来取代物理按键,其实已经给我们表明了:在未来,大屏要全面占领车载中控台的趋势。

邦叔相信一个观点:大屏取代物理按键,不管你是否接受,不管目前的车载大屏有多少是垃圾和水货,但物理按键的消失,这已经是无可逆转的趋势。原因只有一个,未来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而车上智能网联功能的载体和展示平台,必然是车上的一块或者几块大屏。汽车将是手机、智能电视之后下一个全民都绕不开的互联网入口,那么作为制造车企,不可能白白浪费中控台那么大的面积。而且因为车上的应用场景更多,还可与手机互联,车上大屏的商业化前景,可能比智能电视还要广阔。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公司串通起来,可以有无数种方法,从车主身上赚钱。马云和上汽联手,打的无非就是这个主意。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9)

所以,甭管你用的是否习惯,也不管你多么在心理上抗拒光秃秃的虚拟按键,汽车厂家一定会先让消费者接触、习惯、熟悉,再针对缺点(譬如手感不清晰、菜单设计BUG、人机互动不好)进行一代代的针对性改进,期间不断以“高科技”形象给消费者洗脑,直到从心往外、让你用得心服口服、找不出缺点为止。

譬如再拿这台A8举例,奥迪为虚拟按键增加了触控震动反馈,同时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英伟达的移动处理器,让UI界面用起来毫无迟滞,据外媒实测,其翻页、滑动都十分流畅,界面也很清晰友好。让首批尝试的老外赞不绝口。同时它也装备了语音控制功能,可以分清基本的语音命令。目前为止外媒对A8的评价都是积极且正面。

所以尽管目前的车载大屏很多的体验感都不好,但并不妨碍它未来成为车上的主力装备,取代大部分物理按键。

邦叔的第二个观点是,大屏取代物理按键,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难。

车上的信息展示和娱乐化功能,大屏相比物理按键,更容易执行操作,譬如地图导航、倒车影像、多媒体、电话、APP展示及应用等;这些就不说了。

空调、天窗、雨刮、玻璃吹风除雾等常用功能,如果可以用方便的语音控制来操作,那么物理按键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而大屏则可以直观展示该功能的使用状态。譬如空调的温度、冷热风、吹风角度、天窗的开度等等。

座椅调节、车窗开关、脚刹或者手刹,因为人们使用习惯的问题,估计物理按键(或把手)消失的可能性不大。这种带有机械响应的实体按键,必须出现在它相应的位置,否则分分钟让人错乱。邦叔记得某脑残法系车就曾把左右车窗的升降按钮放在了中控台,每次操作时都让人想骂娘。

虚拟按键手感差,可以加上震动反馈功能,或者用带有压力感的虚拟按键,可完美模拟物理按键的手感。但这种虚拟按键,成本是普通按键的10倍以上。所以迄今为止我们很少在普通家用车上看到。还有个成本逐步下降的过程。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10)

设计师通过UI菜单设计的优化,把优先级最高的操作都放在第一层级中,最大程度减少操作的复杂程度。这也会让大屏的操作界面变得更加友好。

总的来说,车载大屏的未来,一定是无需人手眼结合的“盲操作”!至于最终如何实现,则考验各家工程师的设计能力。譬如,宝马手势控制这样的技术,也给“盲操作”带来了另一种高逼格的解决方案。其实手势控制在智能家电上已经应用的很广泛了。未来在汽车上大范围普及,想来也不是难事。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11)

而目前能实现“盲操作”,最简便、也最容易实现的手段,恐怕还要属语音控制。而国产车上的产业成熟度,目前已经比较高了。例如现代的瑞纳,最低不到6万元就配置了大屏 语音控制,导航、听歌等主要功能都可以通过语音来进行操作,这套来自科大讯飞的语音引擎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除普通话外还能识别六种方言。就邦叔的体会来看,自主品牌的语音控制水平,其实已超过很多合资品牌。但语音控制功能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可实现的功能太少,很多语音控制连天窗都开不了。譬如对环境和启动语音输入的要求比较严苛,不够人性化;这些都只有留给未来慢慢改进。

浅谈车上的几个小功能按键(为什么很多车上的实体按键都渐渐消失)(12)

写在最后:未来汽车的终极操作形态应该是:语音控制 手势控制 虚拟触控界面(一块或者几块触摸屏,按钮带震动功能或者模拟压力),三种操作形态的结合。所以物理按键未来必然被取代,潮流不可阻挡。只不过,凡事都有发展阶段,大部分的触摸屏目前都比较垃圾,只是因为手感好、反应快的触摸屏,造价都很贵,而不是设计或者技术达不到。至于大屏成风,其实也是低成本装逼利器,一块屏直接戳上去,能省不少中控台模具和设计的钱。至于用大屏尺寸做卖点的,鼓吹越大越好的,那就更是在欺负小白了。

所以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屏虽好,但完全取代物理按键,除了要改变人们多少年来积累的习惯,而且要在触控、语音等相关配套技术上,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才行。这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