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有超过3亿的罕见病患者;在中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仅有不到10%的疾病有已批准的治疗药物或方案。平均每个人生来就会携带2.8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罕见病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后。

这些数字的意义不仅仅是统计,每个数字的背后,都是罕见病患者和罕见病家庭的艰难生存。

罕见病是指一种病吗?为什么有的人会得罕见病?得了罕见病会怎样?

如果没有对「罕见病」进行过了解,很多人看到上面的问题,很难回答上来。国际罕见病日,让我们一起了解这个陌生却又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疾病。

罕见病,并不罕见

罕见病,又称 孤儿病 ,是指患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患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0.65‰~1‰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乍一看「‰」这个千分号都不常见,所以罕见病真的很少吗?

根据国际罕见病日官方网站显示的信息,全球有超3亿人患有罕见病,也就是说,几乎每21个人中就有1个罕见病患者。

在中国,罕见病患者约有2000万人,这是什么概念呢?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的人口数合计2189万人。可以说全国的罕见病患者人数,几乎相当于一个北京市的人口数。

平时我们在新闻中看到的“月亮的孩子”、“瓷娃娃”、“不食烟火的孩子”......这些美丽的名字背后,对应的是「白化病」、「成骨不全症」、「苯酮尿症」等罕见病患者。

目前全球已知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与其说这些疾病罕见,不如说我们对它的了解少之又少。

罕见病患者,承受了人类进化的代价

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那么为什么会有遗传病呢?这就要从基因突变讲起:人类的进化离不开基因突变,“好”的突变让我们进化,“坏”的突变可能使我们生病。

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平均每人含有400个DNA缺陷。其中绝大多数是“隐性”突变,不影响健康,不过如果传给后代可能会引发问题。

如何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3亿生命的诊疗困境(1)

(图源:《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

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来讲,如果父母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那么其孩子有25%的可能性发病,25%的可能性正常,50%的可能性携带但不发病。如果父母只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则孩子有50%的可能性健康,50%的可能性为携带者。

而根据华大集团CEO尹烨博士在其所著的《生命密码》一书中表明:据统计,平均每个人生来都有大约7~10组存在缺陷的基因,携带2.8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罕见病基因携带者,而人类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会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罕见病患者,背负了人类进化试错的重担,承受了人类进化的代价,他们不该因为疾病被歧视。

如何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3亿生命的诊疗困境(2)

图源:图虫创意

罕见病家庭,艰难生存

1.诊断难

从发病,到确诊需要多久?一周?两周?一个月?半年?

答案可能比你想象的更久。

2020年,一项针对我国罕见病误诊情况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2040例罕见病患者,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平均诊断时间为4.81年, 超过2/3的罕见病患者经历过误诊。

广西一名「黏多糖贮积症Ⅲ 型」患儿,2岁开始就出现了睡眠异常,4岁左右每天睡着的时间加起来是一两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都在控制不住地哭闹。而她,直到快8岁才被确诊。

这六年间,她的父母四处无门:曾带着她到精神病专科医院求医,服用安眠药增加睡眠时间,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她开始精神恍惚、大把大把掉头发;随后,又有两年时间,她被送去当地一家针对发育滞缓和自闭症孩子的学校;期间其父母听闻北京一家医院可以通过干细胞移植,治疗智力发育问题,但是做干细胞移植需要脐带血,所以决定要二胎为手术创造条件。

直到北京的医院,根据父母提供的资料,判断孩子并不是智力发育迟缓,建议其到专业的遗传代谢科复查,这个家庭才算踏上了正确方向的求医之路。

罕见病症状涉及范围广,异常器官系统比较多,罕见病信息的可及性是造成误诊的最主要相关因素。目前,罕见病主要涉及遗传代谢科、免疫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血液科、骨科等多个专业,一方面患者可能需要经历4、5个甚至更多的医生,才能找到真正对应的科室,另外一方面,医生可能也需要查找上百种疾病的相关资料,才能进行判断。

如何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3亿生命的诊疗困境(3)

图源:图虫创意

2.治愈难

确诊了,就意味着能被治愈了吗?并不。

有一类罕见病患儿被称为“铜宝宝”,他们是「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这是一种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对于发现早、病情控制好的孩子,看起来可能与正常人无异,但是如果他们不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那么大量的铜会便会积蓄于肝、脑、肾、骨关节、角膜等组织和器官,随之而来的就是肝脏损害、神经精神表现、肾脏损害、骨关节病等一些列病症。

在最新的诊治指南中,第一条治疗原则写的是“早期治疗,终身治疗,终身监测”,也就是说,目前来讲这个疾病,不能被彻底治愈,而患者需要终生服药。

而有药可治,对于罕见病群体来说,已经是一件幸运的事。

《2019年中国罕见病药物可及性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知的罕见病有7000多种,仅有不到10%的疾病有已批准的治疗药物或方案。

对罕见病患者来说:

  • 有的人,要靠药物活下去;
  • 有的人,药物只能延缓病情;
  • 而有的人,至今没有治疗方法......

3.用药难

2021年12月,70万一支的天价药进入医保,引起大众对罕见病用药的关注。“诺西那生钠”这种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起始剂量是两个月内注射4针,之后处于稳定期的患者,仍需要每4个月注射1针,而患者需要终身用药。年支出至少百万以上,对于很多家庭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

罕见病用药为什么那么贵?

临床上,治疗罕见病的药被称为“孤儿药”,大部分罕见病仍没有特效药,企业研发罕见病用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但这类药物的市场又很小,因此治疗罕见病的药很多都比较贵。

罕见病药「既贵且缺」,这是罕见病群体及临床医生面临的最大难题。

创造生的希望

好在,2022年1月1日,随着新医保目录实施,压在许多罕见病家庭上沉重的负担,终于可以相对减轻一些了:据推测,“诺西那生钠”入医保后,患者的年治疗费用很可能降至30万元以下。

2020年和2021年各新增7种罕见病治疗药物,目前纳入医保目录的罕见病药物已达62品类,其中新增实施的2个罕见病用药(包括诺西那生钠在内)都曾被称作“天价药”,意味着高价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0的突破”。

正如医保谈判代表所说“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我国从未放弃对罕见病群体的救治。

  • 2018年5月,国家卫健委等五部门联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公布了121种罕见病。《目录》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解决中国罕见病问题的科学方法和最佳途径。
  • 2019年2月,国家卫健委宣布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该平台涵盖了 324 家医院, 20多个学科、250多名专家为协作网转诊的上千名患者提供一站式救治方案,确诊时间缩短到平均4周,花费降低90%。
  • 2020年3月,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探索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预示我国已将提高罕见病患者用药保障作为重要改革目标。
  • 2020年9月29日,科技部表示为加强疑难重症及罕见病科学研究,批准建立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 2021年1月1日起,国家对第二批抗癌药和罕见病药品原料、特殊患儿所需食品等实行零关税。这一举措将有效降低罕见病药物研发及生产成本,推动国内罕见病相关制药业发展。
  • 2020~2021 年,共有13种罕见病治疗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

......

种种举措,对一些罕见病家庭和患者来说,可能都意味着“至此有了生的希望”

今年的国际罕见病日口号沿用了去年的:“Rare is many. Rare is strong. Rare is proud.”

罕见并不孤单

罕见即强大

因罕见而骄傲

如何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3亿生命的诊疗困境(4)

图源:国际罕见病日官方网站

#每个人生来都是罕见病基因携带者#


参考文献:

[1]Yali Xue, Yuan Chen, Qasim Ayub, et al. Deleterious- and Disease-Allele Prevalence in Healthy Individuals: Insights from Current Predictions, Mutation Databases, and Population-Scale Resequencing - ScienceDirect[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2, 91(6):1022-1032.

[2]何山,高仕奇,何欣悦,等. 中国罕见病领域新进展 (2020—2021) [J]. 协和医学杂志,2022,13 (1): 39⁃45.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 中国肝豆状核变性诊治指南2021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1, 54(4) : 310-319.

[4]黄荷凤,徐晨明,王璐璐. 我国通过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阻断罕见遗传病的发展现状[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 1) : 10-15.

[5]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157号.

[6]国际罕见病日官方网站:https://www.rarediseaseday.org/

内容编辑:Duffy

医学审核:李星星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

如何提高罕见病诊疗能力 3亿生命的诊疗困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