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园才两年时间,已经有近80家核心企业入驻,虽然面临着疫情考验,但是有意向入驻园区的企业已经快踏破门槛了。”

2019年园区企业产值196亿元,占北京集成电路设计的45%,占全国的8%,高端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吉宁 张骁 盖博铭

9月末,秋雨后的北京天高云淡、金风送爽。

在西北五环外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建筑群引人注目。这就是坐落在海淀区西北旺镇中心地带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

十余栋玻璃幕墙建筑鳞次栉比,碧绿的草坪和跳动的喷泉相映成趣;走进大楼办公区,咖啡香气氤氲扑鼻,工程师们专注编写代码,会议室内讨论热烈。这一建筑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的创业热土,正不断吸引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和软件服务企业入驻扎根。

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瞭望筑巢引凤正当时)(1)

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外景(9月29日摄) 任超摄/本刊

荒地变身

在园区的一间实验室里,北京文安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陶海正带领团队,加紧研发新一代智慧零售人工智能系统。“这里创新氛围浓郁,办公软硬件服务贴心到位,我们的研究推进得很快。在中关村支持下,产品技术已在北京多个使用场景广泛应用。”陶海说。

这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现代化园区,曾经是一片荒芜的京郊野地。天翻地覆剧变就发生在3年之间,关键核心技术产业提前布局、集中培育,只因时不我待。

“2015年刚开工建设的时候,这里地铁没有通车,商业配套很不完善,开车从城区过来要走很远。”刚刚结束一场客户接待会议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发展公司董事长苗军感慨地说。

蓄势破茧欲化蝶。从一片荒芜到高新产业聚集,如此华丽的转身得益于中关村管委会、属地政府联合市场力量主动出击。随着北京市大力推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建设,地铁16号线开通、公交路网密布、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强化以及商业配套完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的周边设施环境日趋完善。

苗军介绍,为了让企业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中关村管委会和海淀区政府专门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布相关政策,明确各项补贴和政策支持模式,中关村管委会补一半、海淀区补一半,市、区联手降低企业入驻门槛。同时,海淀区为园区提供几百套公租房,解决了中层员工和外部员工住宿烦恼,缓解了职住压力,一批中小学、幼儿园也在加速建设和布局,解除园区员工的后顾之忧。

据了解,从2019年底开始,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创设贯穿产业的“一平台、三节点”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保障,即一个产业服务平台,基金、芯学院、孵化器三个节点。平台作用是给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社会化服务,中关村把社会化资源聚集起来提供分类服务,一方面支持企业发展,一方面把园区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在融资方面,园区自身发起并成立了15亿元的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一期募资3亿元,专门面向中早期项目;另一方面,联手中关村创投、中发展创投等,面向泛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快踏破门槛了”

家有梧桐树,招得凤凰来。

在园区招商层面,设计园依托中关村资源,在建设之初便主动挖掘企业资源,建立长期联系,早早有了一批企业储备。园区虽然是2015年开工,但早在2011年,中关村就有意识地投资集成电路企业,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

同时,中关村的品牌号召力、海淀区的高校教育资源、优惠的园区入驻政策、周到的物业服务引来全国集成电路设计者目光。“几乎每天都有来自北京乃至全国的客户考察办公楼宇。招商部门的工作人员接待着一波一波的考察团队,楼下的星巴克咖啡、甜品餐饮等店铺门庭若市。”苗军说。

“开园才两年时间,已经有近80家核心企业入驻,虽然面临着疫情考验,但是有意向入驻园区的企业已经快踏破门槛了,没想到发展这么快。”苗军说。

同源微(北京)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经理王洪波表示:“设计园有财务、法务等事务所进驻,不光提供服务,还办各种免费讲座。我们公司对门就是一家知识产权公司,出公司门走上20步,知识产权问题就解决了。对于企业最关心的人才问题,园区和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提供公租房帮着企业留住人才,物业公司不是‘吃瓦片的组织’,而是我们共同的创业者、贴心的好管家,让我们专注技术研发。”

近期,国内芯片技术领军企业地平线正式入驻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为园区增添新的生力军。企业负责人余凯表示:“刚开始我也很犹豫,觉得距离有点远。但园区负责人锲而不舍向我们释放各类积极信号、提供优惠政策,诚意十足,最终让我们下定了决心。相信有了园区优惠的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不用再为企业发展空间发愁了,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关键选择,我认为十分正确。”

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瞭望筑巢引凤正当时)(2)

同源微(北京)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设计、生产的 X 射线车辆检查系统的数据控制模块,它的作用是用于 X 射线探测器系统的数据传输和控制,其系统可以帮助检查人员检查和发现乘用车上是否有隐藏的违禁物品(9月29日摄) 任超摄/本刊

高端聚集效应显现

王洪波感受到了企业与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的共同成长。

“我们和设计园是共同创业者。3年前当园区还是工地时,我们就和他们的工作组一起进入园区,当时我公司只有3个人,除了理想啥都没有。经过3年努力,公司已经发展到50多名员工、有千万元以上销售额,拥有数十个发明专利,关键是有一大批行业龙头成为公司的客户,这个园区给了我们足够的发展空间,是我们的圆梦之地。”王洪波说。

“把高精尖技术引进来,尤其要把创新企业引进来。”苗军说,2019年园区企业产值196亿元,占北京集成电路设计的45%,占全国的8%,高端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不单单是这一个园区,与它毗邻的用友产业园、中关村壹号等高新技术园区相继拔地而起,发展态势喜人。兆易创新、豪威科技、比特大陆、广利核、北京兆芯等多家知名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北京市工业芯片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并落地,一个成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露峥嵘。

随着产业政策不断创新,科技领军人才争相汇聚,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高精尖产业加速聚集,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的规模将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