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欢乐的歌声;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熟悉的旋律、诗意的歌词中的“谷堆”这几年在伊川县再现、盘活。

过去五年,伊川县借脱贫攻坚的东风,重新布局了农业产业,短短四五年的时间里把伊川小米、伊川红薯做成了区域性乃至全国知名的农业品牌,走出了一条政府加大投入、农业高质量发展、农民收益稳定增长的成功之路。

本报即日起连续刊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和《听听关于红薯的事儿》,介绍伊川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希望给走在乡村振兴新征程的河南乡村提供借鉴。

列举世界设施农业六大发展趋势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1)

(伊川县政府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洛阳甘薯产业文化节现场 黄红立摄)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宋朝 黄红立 见习记者 张惟一

伊川之“川”不过是农耕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对“沃野千里”的一种美好向往而已。

“全县面积1243平方公里,真正的‘川地’不足五分之一;而人口却是洛阳市属县市最多的,93万。”伊川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姬素娟说。

姬素娟是伊川本地人,从镇党委书记到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再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不管职务有什么变化,一直让她分管农口;伊川县委书记李新红的理由是:保持工作连续性。

她说:大面积的丘陵山地并不具有发展农业的强势,当下伊川农业的突起,更加印证了一句话:事在人为!

关上了一道门,打开一扇窗

在洛阳这个新晋“副中心城市”的圈圈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伊川是装在贴身口袋里、捂在心尖尖上的所在,区位优势无人能及。

历史上的伊川,曾经靠“煤、电、铝”等资源性企业高速发展了一个阶段。

“伴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确立,伊川贯彻新发展理念、工业转型提质;同时作为省级贫困县,依托脱贫攻坚,我们定下了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我们咬定这个目标,开始探索、发展高质量农业!工、农共振、双翼齐飞!”李新红说。

伊川50万亩丘陵山地是河南最大的“富硒地”,这种上天的恩赐给伊川发展富硒农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谷子、红薯本来就是旱作农业区的“铁杆庄稼”,经年累月的种植造就了推而广之的群众基础。

列举世界设施农业六大发展趋势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2)

(伊川县鸦岭镇杜沟村村民董小霞正在红薯育苗大棚剪红薯苗 黄红立摄)

天时、地利、人和,门扉洞开,清风徐来。

姬素娟:2020年的数据,全县谷子收获面积是15万亩,红薯收获面积是10万亩,两个拳头农产品的收获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39.1%。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伊川县鸦岭镇杜沟村有近百亩的大棚在育红薯苗,正月初五,董小霞已经带着几个村民在剪红薯苗了。

伊川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代哲峰:这个育苗基地是靠政府投入并吸纳了周边几个村的脱贫攻坚产业发展资金建起来的,多个国内优质红薯品种的引入加上河南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这里的红薯育苗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原原原种苗、原原种苗、原种苗、种苗;从河南科技大学实验室里的脱毒瓶苗到电加温棚里的营养钵苗,从每周剪一次的原种苗到开春的大田移栽苗,从土地起垄到覆膜、布滴灌水管、大田除草、控制旺长,整个红薯的全链条生产,科技与科学如影随形。

列举世界设施农业六大发展趋势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3)

(伊川县鸦岭镇杜沟村村民董小霞正在红薯育苗大棚剪红薯苗 黄红立摄)

谷子亦如此。

伊川县吕店镇2020年收获谷子3万亩,史上“饭之美者、玄山之禾”的伊川谷子,这几年才真正破解了间苗苦、收获难的难题。

吕店镇党委书记叶占芳:全镇的3万亩谷子都种的是最适合本地的豫谷18品种,精播机械运用节省了种子、省略了间苗的劳动环节降低了人工成本、机械化收获又保证了颗粒归仓。

2020年7月,河南省唯一一家富硒农产品检测认证中心落户伊川,为伊川富硒产品的生产过程检测、合格富硒产品认证提供有力支撑。

加上谷子产业园、红薯育苗基地、谷子博物馆等,服务生产、加工、销售的前后端农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已经在伊川建立。

姬素娟:伊川县委、县政府对拳头农产品的培育不惜血本。

伊川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张灿伟提供的培育谷子、红薯产业地方财政投入的数据是:2016年,5438万元;2017年6525万元;2018年,7723万元;2019年,9126万元;2020年,10121万元。

列举世界设施农业六大发展趋势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4)

(伊川县薯乡署业科创园的原种红薯苗每棵卖到了1.5元,依然供不应求 黄红立摄)

重槌响锣。

政府大力支持下生产的优质农产品价格攀升:2020年,岭上硒薯地头价一斤2元;谷子一斤3元以上。

政府种瓜,群众得瓜,好!

小米张开嘴,红薯长了腿

谷子去了壳叫“小米”,伊川小米近几年有了专属名字“伊川小米”;伊川红薯也有自己的专属番号“岭上硒薯”。

李新红说:岭上硒薯这个名字还是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起的。

谷子长在地上,当地人称“地上尤物”;红薯生在地下,当地人称“地下宝贝”。这地上地下的伊川“头排”农业拳头产品,因地而优质、因时而崛起、因市而走出河南,市乃市场也。

金粟米业2020年的日加工能力是180吨,企业全年开工260天,一斤谷子碾七两小米,全年的小米产量是3.2万吨,成品零库存。

三康米业在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都有自己的省级代理,他们的高端小米礼盒,一斤富硒小米能卖到30元,天价。

鸦岭镇一老板去北京一大医院看病,想来想去没啥给医生朋友带,就带了两箱“岭上硒薯”,看病回来后,医生又打电话说能不能再给寄五箱,吃上瘾了!可以!春节前,医生又打电话来,说要出钱买100箱!

“这就难为人了,春节前鲜食红薯早就被抢完了,老板找到我这个红薯书记,但我挨家挨户也弄不到啊,红薯书记反而没红薯可卖了,这不徒有虚名嘛!”鸦岭镇党委书记梁智宇被称为“红薯书记”,他的话,貌似无奈,骨子里是得意与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