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国共和谈的原因 王明为何在抗战中抵制论持久战(1)

【导读】王明被称为中国党史上“左倾第一人”,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而到了抗战时期,王明又滑向另一个极端,犯了严重的右倾错误,比如抵制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片面强调“保卫大武汉”重要性就是其中一个表现。在天地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王明传》中,详述了其中经过。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第一阶段比较大的战役。自1938年5月徐州失守后,国民党正面战场就转移到了武汉外围地区,组织了以保卫武汉三镇为中心,以豫西、豫东、皖北、皖南及湘赣两省为广阔外围的“保卫大武汉”战役。

1938年6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订了保卫武汉作战计划,决定守卫华南海岸及华东、华北原有阵地,以游击战破坏长江下游航运,牵制日军,同时组织兵力支援马当要塞,在鄱阳湖以东迎击敌人,阻止日军溯江而上。当时计划在武汉外围与敌周旋四至六个月,消耗敌军,阻止敌军继续向西的攻势。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这一计划的目的,并不是坚守武汉,而是有限度地阻挡日军,消耗日军,以巩固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

中国共产党对保卫武汉持什么意见?1938年6月15日,《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底意见》这篇近3万字的长文分为五个部分,从保卫武汉的意义,讲到武汉及武汉卫戍区需要采取的主要办法,又阐述了对于第三期抗战的军事、政治、经济问题的意见,最后又提出了解决一切问题的中心枢纽。

以6月12日日军攻陷安庆为标志,武汉会战已经打响。武汉军民也已经行动起来,提出要“誓死保卫武汉”。在此情形下,王明等在文章中论述了武汉一定能够保卫,“我们今天实具有保卫武汉的一切可能条件”,并详细论述了为保卫武汉应当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这在武汉危亡之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抗战的决心,对于巩固军民保卫武汉的信心起了积极作用。

不过,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主张与日寇进行大决战、片面强调保卫武汉的成败对于抗日战争的重大影响也有消极的一面。从整篇文章看,没有反映出中国抗战是艰苦的持久战这一战略思想。

文章突出强调:“武汉是我国最后一个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武汉的得失,不仅对于整个第三期抗战有极大的影响,而且对于整个内政、外交方面均有相当的影响;同时,整个第二期抗战的成败,对于武汉保卫也有极重要的关系。”

1938年6月17日,王明等将发表《我们对于保卫武汉与第三期抗战问题底意见》一事电告中央,说“战略重心应是保卫大武汉”,战略总方针应是将正规军主力组成许多野战兵团,依据有利地势打击敌人西侵。

主张正规战,力图通过国民党战场的决战来扭转战局,不做长期持久的艰苦抗战的打算,轻视敌后游击战,这是王明回国后的一贯主张。

1938年5月,毛泽东连续发表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长篇论著。毛泽东根据对抗日战争性质的认识,对中日双方特点的分析,对国情的科学把握,深刻分析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性质,预测抗日战争将要经过三个阶段,并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提出了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方法。毛泽东的这几篇文章堪称抗战期间军事著作的精华,对于指导抗战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王明领导下的《新华日报》虽然在6月21日发表了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但却拒绝转载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新华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创刊,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唯一公开出版的党报。中共中央长江局正式成立时,就成立了以王明为主席的党报委员会。《新华日报》正式创刊时,王明又担任了《新华日报》董事会董事长。作为党的机关报,竟然不转载党的主要领导人撰写的重要文章,岂非咄咄怪事?

1938年7月初,中共中央特意为《新华日报》未转载《论持久战》一事致电长江局,要他们尽快刊登,但王明又借口文章太长而拒绝。后来中央再次去电说文章太长可分期刊登,王明等仍然不予刊登。

从1938年6月中旬到9月,《新华日报》发表了大量有关保卫武汉的社论、文章和新闻报道。主要的社论就有《保卫大武汉》(6月12日)、《总动员保卫大武汉》(6月14日)等十几篇,9月26日起更连续发表了《挽救武汉危机的关键》《抢救武汉必须真正动员民众》《克服困难抢救武汉》《争取更大的胜利来稳定保卫武汉的战局》等社论。

王明抵制毛泽东《论持久战》的发表,既与他在长江局闹独立性的政治态度有关,也与他认识不到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有关。

1938年7月7日,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周年之际,王明在《新华日报》发表了《过去与将来》一文,提出“要以三年血战,粉碎日寇的侵略”。1939年7月7日,在抗战爆发两周年之际,王明又在《新中华报》发表了《坚持抗战国策克服投降危险》一文,作出了抗日战争最多持续四年左右的论断,他的“根据”是:“因为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没有一个帝国主义国家能坚持四年之上而不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经济破产的。”

1938年夏,王明还专门写过一首攻击毛泽东《论持久战》的诗,诗中说:

四亿弗凭斗志衰,空谈持久力何来?

一心坐待日苏战,阶段三分只遁牌。

当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已经无可驳辩地证明了《论持久战》的正确之后,王明在《中共五十年》中还说:“在延安发表该文后,毛泽东又将此文送往武汉,要求在《新华日报》上刊登(该报编辑部在我的领导下进行工作)。我和秦邦宪、项英、凯丰及其他同志一致反对这篇文章,因为该文的主要倾向是消极抵抗日本侵略,等待日本进攻苏联。这个方针既同中国人民的民族利益又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相矛盾……所以,我们决定不在《新华日报》上发表《论持久战》一文。”

王明等单纯强调保卫武汉的方针受到了中央的批评。1938年6月,洛甫(张闻天)、陈云、康生、王稼祥、刘少奇、毛泽东致电王明等人,对保卫武汉的方针问题指示说:“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

毛泽东等关于保卫武汉的指示是正确的。事实证明,与日军进行阵地战,企图通过某次战役扭转战局的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

1938年8月,日军大本营正式下达了进攻武汉的作战命令。8月10日,武汉外围战斗基本结束,武汉三镇已陷入敌军包围之中。

10月7日,中共中央又发出《中央关于目前日寇进攻武汉时各政治机关宣传鼓动工作的指示》,提出各政治机关在宣传中应注意:“现在不应强调保卫武汉,因过分强调,武汉一旦失守,则会产生悲观失望及一切不正确观念,现在如强调武汉之保卫,则失守后我们宣传鼓动与巩固抗战情绪,则会感受很大困难。”“立即加紧说明我们应争取防御武汉之持久,但应强调武汉假如失守,中国仍能继续抗战,加重说明中日战争之持久战。”

10月25日,武汉沦陷,中国抗日战争也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王明右倾错误在此时也随着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而基本被纠正。

作者:戴茂林曹仲彬

编辑:卫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