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历来是荣幸的称谓。若世人沦落到只视有钱为荣幸,世界就岌岌可危了。但人只要未泯灭良知,无不敬仰拾金不昧、经世济民、为民请命、匡扶正义、舍己救人、纾解国难、为国捐躯之人,然此类人决非都是有钱人。可见荣幸也并非有钱人的专利。荣幸与否,实乃对人生财富与人生价值的评判。凡评判就有它不同角度的标准。遗憾的是,世人往往只持一个标准一一钱,罔顾其他标准。世界之丰富,人生之精彩,岂一个“钱”字了得!世人虽然疏于价值标准的分类,却精于一个“钱”字下的分档,眼里只有对富豪、大款、老板、中产的艳羡,不屑与打工仔、工薪阶层、穷人为伍,唯以有钱为荣光。年轻人若为之所误,掉进了孔方兄的钱眼里,人生就黯淡乏味了。
认识人生可以有很多角度。从职业的角度,有农民、工人、知识分子、商人、军人、艺术家、服务型人员(包括公务员)、决策者等;从挣钱的角度,有劳力者、管理者、投资者;从专业的角度,有普工、初级工、中级工、高工、专家、学者。从收入性质的角度,有剥削人生、享乐人生、劳动人生、超越人生;从劳动动机上讲,有非奉献人生、奉献人生。现在社会上的享乐人生似乎越来越多了。这类人几乎不需要劳动,凭借前人的福荫,可坐享其成。劳动人生指自食其力的人生,尽管这种劳动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超越人生则追求创造性劳动、超越自我。基于人生的类型,人生价值的评判首先就否定了剥削人生和享乐人生。脱离社会劳动的人不符合哲学意义上的人的定义,更遑论人生。我们应明确讨论人生价值和人生财富的两个前提:第一,不同职业的人生类型是不可以比较人生价值的大小的;第二,不同职业的人生类型有不同的人生财富与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譬如,军人、知识分子、商人就不可以都用金钱、纳税来评判人生财富与人生价值。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可以从他创造的人生财富来评判。人生财富有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包括金钱、房子、车子、股票、生活器具、土地产业、黄金珠宝等,精神财富包括思想、制度、知识、文艺作品、科学技术、理论著作、人格魅力、道德风尚等。譬如,作为商人,我们可以用纳税多少来评判他的人生价值;作为作家,我们可以用文学作品的正面影响力来评判他的人生价值;作为科技研究人员,我们可以用科技水平或社会效应来评判他的人生价值,如此类推。固然,精神财富是很难量化或短时间内评判的,它需要时间的检验,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成效,文学作品、理论著作的社会价值等。从人的成长角度看,物质财富的增减与人生品位的高低没有本质关系,它只能决定相关职业的人生价值。从财富的传承角度看,任何愚笨的人或傻爪都可以继承和享用物质财富,而精神财富不仅生产的时候就难,非用心用力者连理解、运用、继承它都困难。由此可见,人生品位与人生境界根本上还是取决于个人的道德(人品)与智慧水平。
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对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越来越单一,没有区分职业或人生类型。你能挣多少钱?你有多少钱?这就是你的人生价值。如果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被这样的浊流裹挟,我们的社会就会隐藏无穷的危机,年轻人的价值观就会萎缩、坍塌,年轻人原本多样的人生价值也终将被金钱的黑洞吞噬。
社会亟需建立多样的、分类分档的人生价值评价体系,引导年轻人向善向上,让年轻人活出多样的、有个性的、精彩的人生。社会要通过多种渠道,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联合家庭教育、大中小学教育、普通高考、成人高考、自考、公务员考试、军校招生、岗位招聘、大众影视、报刊评论等力量,铲除市侩的、庸俗的、没有区分职业或人生类型的、单一的人生价值评判赖以生存的土壤。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道不行,魑魅魍魉妖言惑众,欺世盗名,唯承天景命,廓清是非,方可还年轻人朗朗乾坤,养我浩然之正气,继我华厦之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