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觉作者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农民辛苦的人,他在道德层面很不一般;,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李绅写悯农的背景?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绅写悯农的背景
小时候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感觉作者是一个非常善解人意、能够体谅农民辛苦的人,他在道德层面很不一般;
后来读“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种感觉得到了升华,这个作者不仅体谅农民,还深深的为之共情,用简单的诗词揭示农民被剥削和压榨的心酸与凄凉,把平常的字句化作批判腐败的刻刀,让一个个生存不易的老百姓形象跃然纸上,这时感觉作者是个很伟大的人。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两首诗都是李绅所作,它们都出自《悯农》。
01 李绅其人772年,李绅出生于浙江乌程(今天的湖州),因为幼年丧父,李绅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生活,日子相对清贫。但说起来,李绅的家族可不是世代的平民百姓,上溯到他的曾祖父李敬玄,曾担任过宰相;后来家道中落,繁华不在,到他父亲也只能当个九品芝麻官,直到他父亲去世,家中失去顶梁柱,日子才贫苦起来。
日子虽清贫,好在李绅是个好学用功的人,由于唐朝常有一些寺庙做慈善,类似于提供食宿,这就成了读书时期的李绅常去的地方。李绅打小就有一腔文学才华,他喜欢写诗搞创作,但是由于太穷买不起纸,就拿寺庙里的佛经来用,一天写的太入神,被寺庙里管事的和尚发现了,把他给痛打一顿。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李绅养成了勤奋的性格,再加上他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以及出色的才华,很快名声远扬。元稹之岳父、当时的苏州刺史韦夏卿经常夸奖李绅的才华,让李绅的名气不断“拔高”。后来李绅科举考试遇到韩愈,当时很盛行名家举荐,韩愈也很赏识他,并且给了他一个大人情,帮他作推荐。虽说这次没有成功上榜,但他收获了很多朋友,比如元稹、白居易,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有句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科举分为明经和进士,三十岁考中明经都算老的,五十岁如果能进士及第就已经很难得了,这句话侧面反映了进士的难考程度。806年,也就是唐玄宗元和元年,李绅终于考中了进士。考中后分配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国子监助教,但李绅貌似很不喜欢,决然辞职。
由于李绅的名气远扬,当时作为金陵观察的李锜看中了他,把他带回去当自己的秘书,专门给自己写东西。可巧的是,这个李锜并非正派,他暗中谋划造反,有一次让李绅帮他写一封违心的奏折,李绅不愿意,李锜就把他关进了大牢。直到李锜事情败露,李绅才被释放出来,有人想将此事报告给皇帝,让皇帝知晓李绅的不易和忠心,可是李绅却拒绝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做臣子的本分”,并非为了名利富贵而邀功。
后来,皇帝还是知道了这件事,对他赞赏有加,并把他调回长安重新任职。这一番,李绅也算是因祸得福。在前几年的为官生涯,李绅基于现实主义,写了大量“新乐府”的诗歌,揭露社会现实,以诗歌来“补察时政”,同时还获得大批的支持者,白居易、元稹等人便在其中。在好名声、好品格与好人缘的推动下,李绅的“官路”越走越顺。
02 卷入牛李党争“官路”越走越顺的李绅,不仅成了天子近臣,而且还和同在翰林院的元稹和李德裕,统称为“翰林三俊”。可是在朝堂混久了,就要有自己的立场,而当时牛李党争正在悄然开始,以牛僧孺、李宗闵等领袖为首的牛党,主要成员多为新科进士,他们出身寒门,主张科举取士;而以李德裕、郑覃等领袖为首的李党,则站在士族这一边。很明显,同为“翰林三俊”,李绅和李德裕的政见相近,他站在了李党这边。
这一举动或许是出乎人意料的,作为一个“悯农诗人”,他从小见多了百姓的疾苦,按理说应该会支持寒门出身的新科进士,却还是选了支持士族。正是在这看似不起眼的选择背后,透露着李绅思想的变化。
而这样的站队,让他直接卷入了牛李党争,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和韩愈“闹掰”。
823年,韩愈被任命为京兆尹,同时还给了个御史大夫的头衔,而李绅为御史中丞。在当时,御史中丞虽然是副官,但由于御史大夫位高权重,很少专门去任命,所以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实际长官。当时有个规定“台参”,京城附近的地方官上任要去参见御史台长官,到了他俩这里,也就是需要韩愈去参见李绅,以表尊敬。
可这事放在他俩身上就完全不一样了。虽然李绅实权大,好歹韩愈也是他名义上的上司,更何况早年因为韩愈的赏识,也曾大力推举他,有过举荐之恩,算得上是李绅的前辈。可是这节骨眼上,让前辈去参见自己,明白人怎么都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可李绅认死理,不知变通,而韩愈也脾气爆,这件事自然难堪收场,两个人都被处分。后来李绅才反应过来,这件事完全就是牛党给自己下了套,摸清自己的脾气性格,这事也是在对方意料之中的。
明白过来的李绅万分悔恨,对着来给自己送行的天子使者哭喊,自己是中了圈套,并且不想离开皇帝身边。使者为难,去转诉给皇帝,于是又把他留了下来,甚至还升了职,变成了户部侍郎。
03 屠龙少年终化恶龙有个成语叫“司空见惯”,其实出处正是李绅。
虽然一场大哭,让皇帝把李绅留下来,还当了户部侍郎,但此后牛党也没少对他使计谋,后来他被贬为司马,又辗转在江州、滁州、寿州等担任地方官。假如李绅初心不改,此时正是为民造福的大好机会,只可惜,他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悯农诗人”了。
据史料记载,在李绅岗位调动的空档期,刘禹锡刚好来京城,两个人会面,李绅请刘禹锡吃饭,还让歌妓唱歌跳舞助兴。在这场宴会上,刘禹锡特赠一首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这首《赠李司空妓》中“司空见惯”,指的正是李绅。因为这首诗,李绅一高兴还把这名歌妓赠送给了他。这纸醉金迷、花天酒地的生活,俨然成了李绅的常态。民间甚至有流传,李绅为了吃一盘鸡舌头,竟杀了300只鸡,只取舌头。虽然这出自野史,却也可见一斑。
被贬到地方,李绅写的诗不再是为百姓摇旗呐喊,而是百般留恋、千般沉醉以往的富贵生活,对朝廷吹捧,对皇帝吹捧,对权力和富贵极力吹捧。除此之外,他更大的一个变化是成了酷吏,对百姓严苛,甚至“刻意刁难”,比如有一次,他大冬天让老百姓上交蛤蜊,而蛤蜊这东西通常夏天好捕捞,聚集在深水区,得下水才行,冬天水面都结冰,老百姓下去捕捞完回来还剩半条命。就这样,他一句话就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微末之时,李绅可怜百姓疾苦,能够与之共情,可当他在高层楼阁待久了,在富贵繁华名利场熏陶久了,他写出的诗不再关心百姓疾苦,在意的是官场富贵,回忆的是醉生梦死,慢慢就失去了初心。可悲可叹,当初的“悯农诗人”,终究还是屠龙少年化为了恶龙。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参考资料:邱俊霖《李绅:崩塌的悯农诗人》、陈尚君《诗人李绅:从新乐府急先锋到党争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