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原著最开始的版本(西游记其实是历史上官场的浓缩版产物)(1)

吴承恩生平简介:

吴承恩(1506-1582),字汝忠,号射阳,明代文学家明代淮安河下人,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少年时,吴承恩喜听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故事,中年后,开始将唐僧西游故事,结合唐人传奇、佛道经典、民间故事,淮安地方掌故,在其书房"射阳(竹移)"中,创作成百回本小说《西游记》。此书一问世,就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成为世界文坛瑰宝。吴承恩擅长绘画、书法,多才多艺。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还喜欢收藏名人的书画法贴。少年时代他就因为文才出众而在故乡出了名,受到人们的赏识,认为他科举及第,“如拾一芥”。《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历时7年。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西游记原著最开始的版本(西游记其实是历史上官场的浓缩版产物)(2)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吴承恩一生不同流俗,刚直不阿。他之所以才高而屡试不第,很可能与他不愿作违心之论以讨好上官有关。他厌恶腐败的官场,不愿违背本心,对黑暗的现实持否定态度。他在《二郎搜山图歌》一诗中写道:“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惜。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月有矢救日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令万年保合清宁功。”认为“民灾”的形成,社会现实的丑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用人不善,让“五鬼”“四凶”那样的坏人当道。他想“致麟凤”,行“王道”,扭转乾坤,但是怀才不遇,壮志未酬,只能空怀慷慨,抚事临风叹息。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西游记原著最开始的版本(西游记其实是历史上官场的浓缩版产物)(3)

神仙代表官府,佛道代表势力(包括武力、关系、财富等),妖怪代表阻碍(包括有后台的没后台的),唐僧代表有潜力的小官员(潜力包括很多就谈了),孙悟空代表有能力不识时务曾经被拍过的小官,猪八戒代表混的风生水起但意图染指上司女人被拍的小官,沙僧代表被人挤兑出来的小官。

《西游记》是一部神魔小说,但无论是神仙还是妖怪,他们身上无不反映出官场的方方面面。我们放出眼光,仔细看来,就算过了几个世纪,和现在的社会生活依然可以对应。

猪八戒称为“天蓬元帅”,沙僧称为“卷帘大将”,这两个名号听起来好听,实际上就是保安和看门的,所以地位很是卑微。如果说八戒因为耍流氓,而被“双规”,贬下凡尘还属情有可缘的话,那么沙僧仅仅只是打碎一个琉璃盏,就被开除到下界为妖就是大大的冤枉了,至于孙悟空就不吃这一套,领导叫他去养马,他嫌官职小,就整天纠缠不休,不仅怠工,还要到处惹是生非,弄得玉帝头痛不已,最后只得安排个有职无权的“巡视员”——齐天大圣让他做,这倒很符合当今的官场,处理不下的人物就采取怀柔政策,给个名字好听,实权全无的清水衙门去坐台。谁知道孙猴子是个机灵鬼,他迅速明白了当中的情由,于是造反了,玉帝这一级的领导压不住他,就抬出了如来佛这个最高领导人,如来可不是等闲的主儿,他上来就采取铁腕手段——既然你要耍狠,我就比你还狠,乖乖去基层锻炼吧,这个基层可了不得,乃是最艰苦。最无翻身余地的五行山,而且一呆就是五百年。但是如来对干部还是给了出路的,等孙猴子棱角磨平之后,又让他出来工作,这个工作就是当唐僧的秘书。唐僧是一个一贯服从上级领导的人,大小领导面前,他都表现得很恭敬,上至如来,下至山神土地,无不唯唯诺诺。如来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孙悟空在漫长的十万八千里路上接受唐僧的耳濡目染,最终成为和他一样听话的人。

西游记原著最开始的版本(西游记其实是历史上官场的浓缩版产物)(4)

在取经的路上的种种磨难,实际就是怎样跑关系解决问题。我们仔细看来,孙悟空靠本身实力并没有消灭多少妖魔,每次都要去上访,找这个菩萨,那个罗汉,这其中的深层处含义就是上级主管部门各行其事,要想办事,必须要把你折腾够,好在悟空也在官场混过,跑起关系来轻车熟路,各位神仙也知道他是重点培养对象,乐得卖个人情,不过也有例外,其中有两个细节最耐人寻味。

一是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的本事和悟空差不多,二猴为争一个名分,闹得不可开交,找有关部门予以鉴定。当求助于地藏王菩萨时,这位领导的宠物――地听倒是识别出来了,但他搞不清上面对这个假悟空到底持什么态度,万一戳穿了他,又会错了意,将来遭到打击报复,那可不是好玩的,于是它沉默了。连它的主人地藏王菩萨也不敢说破,于是把皮球踢给了如来。当然后来真相大白――是为了考验接班人。我们从中可看出,神仙也很圆滑,事不关己,不如高高挂起,反正自有高人解决。

二是狮陀岭遭遇。那狮与象自不必提,不过是文殊普贤两个高干身边的工作人员,后台不算太硬。而大鹏鸟就不得了了,它是如来的亲戚,而且还是直系亲属。所以不管它的罪孽有多重,犯了多大的事,悟空也那它没办法,谁叫它是如来的娘舅呢!如来也出来打圆场――既然你师父没什么损失,就“相逢一笑泯恩仇”吧。悟空嘴上不说,心中一定会想,连国家主席都要保它,我又何必结这个梁子呢?我们欢呼的孙大圣混到这分上,不转变观念,就只能走进死胡同。

西游记原著最开始的版本(西游记其实是历史上官场的浓缩版产物)(5)

其实《西游记》当中最绝的还是锻炼完毕,得成正果的最后关头,徒然出现两个颇具讽刺色彩的角色——摩诃伽叶两尊者,这两位同志在高层当秘书久了,不免要滋生腐败的念头,但又不能“兔子吃窝边草”,于是盯上了来京述职的唐僧师徒,居然公开索贿,唐僧是个木头人,以为只要听话就行了,哪晓得没有好处,谁肯替你办事,倒是八戒聪明,既然没有现金送个“文物”——紫金钵盂可能也可抵事,这些充其量只能证明领导身边的人贪婪,最搞笑的是,大家闹到如来面前,如来不仅不责怪自己的人违法乱纪,反倒说这是惯例,并现身说法,说自己出去检查工作,接待人员给了我多少多少黄金,你们哪点算个什么,我们看到了这儿,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真是上梁不正下梁歪!连最高领导都要搞腐败,何况手下?

《西游记》中的官场玄机处处存在:比如唐僧之父被强盗打入水底,那强盗居然还冒名顶替做了几年的官,人事部门在干什么?孙悟空大闹天宫,踢翻老君的炼丹炉,弄得火焰山为害数百年,消防部门在干什么?众多妖怪窃取国家机密——神仙宝物下界为祸,安全部门在干什么?国家公务员(如黄袍怪)为非作歹,纪检部门在干什么?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从这个层面上读《西游记》,完全可以当成是一本现实意义上的官场现行记。

西游记写作历史背景:

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仅25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 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 贞观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657部。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