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

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1)

四川在线:今年1月3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结合西部大开发,您认为四川应如何抢抓国家战略机遇?采取哪些措施?

罗友平:近日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期,再次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赋能赋势,对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明确了“两中心两地”的战略定位,蕴含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思考,既是四川担当国家使命的重大政治任务,更是四川在历史交汇迎来的重大战略机遇。

四川要牢牢把握国家战略机遇,自觉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坚定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四川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总战略总牵引总抓手,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

第一,努力推动在西部地区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成渝地区地处长江上游,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人口1.1亿,分别占西南地区的6.6%和35%,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成渝地区各城市间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在交通、经贸、教育、科技等领域往来密切,毗邻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也日益凸显。目前,成渝地区生产总值近6万亿元规模,但与长三角城市群(21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10万亿元)、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26万亿)等世界级城市群差距明显。我们要本着“川渝一家亲”、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机制障碍,特别是在城乡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要素配置、内陆开放试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强协作,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打造国家政策支持有力、市场资本青睐、宜居宜业的中国经济“第四极”。

第二,努力在西部地区改革开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借鉴国内外先发地区经济圈或城市群,推进改革开放发展的经验,以双向开放为重点,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推动成渝“双城”高能级开放平台联动,共建服务经济圈乃至中西部地区的开放平台体系。加快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共创国际经贸产能合作新优势。以“双城”为龙头,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国际班列西部通道、沿江通道,引领经济圈与西南地区、西北地区、沿江区域城市群及都市圈联动发展,抱团共创国际经贸产能合作新优势,推动形成开放发展新格局,为西部各省提供可借鉴推广的宝贵经验。

第三,努力在西部地区创新发展中发挥带头带动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环境潜力巨大,也面临着创新源头供给不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创新创业人才较缺乏等问题。因此,要加快建立区域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形成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共商的良好局面。强化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发挥创新极核引领作用,加快构建“两极一廊多点”创新格局。依托成渝地区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区域性合作平台。

第四,努力在西部地区建设高品质宜居地的标杆。“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体现。一是创新协同发展的城乡体系。强化成都、重庆国家中心城市极核功能,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建设一批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培育一批有潜力的中小城市、特色小城镇及美丽乡村,构建以成渝双城为带动的新型城乡体系。二是建立全域绿色发展体系。形成多领域、多空间、多层级的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并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环境权益交易制度。三是在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构建互惠互利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经济圈整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四是传承发扬巴蜀文化体系。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三国文化、熊猫文化等底蕴厚重的巴蜀文化。五是探索双城经济圈背景下的社会治理新路径,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推动宜居生活指标及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四川在线:您认为四川如何把《指导意见》与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有机结合,推动全面高质量发展?

罗友平: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四川省委深入学习贯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新时代治蜀兴川历史方位、紧扣新时代新的实践要求,围绕建设经济强省和高质量发展新体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把《指导意见》与省委推动治蜀兴川重要决策部署,特别是“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迈出稳健步伐。

一是坚定不移做强成都“主干”,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对外交往中心等,让“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同时,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步伐,提升环成都经济圈各城市能级,加快建成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

二是加快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发展,推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陆上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三是依托特色资源和历史文化优势,加快川东北经济区在清洁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等方面纵深突破,加快建设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四是依托矿产、水能和光热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推动攀西经济区转型发展。

五是通过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建设,促进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良性互动,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快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