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方力 通讯员 潘利娟

又是一年端午即将到来,除了蒋村,杭州还有地方划龙舟吗?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三墩镇杨家桥就有十支龙船队。

杨家桥村在哪里?原址在余杭塘河和五常港交汇处,水系纵横、河湖密布的水域条件孕育了龙舟,代代相传的俗语说得好,“泼了龙舟水,好运一整年”。

近些年,杨家桥社区经过征地拆迁,转而成了“撤村建居”社区,但划龙舟的习俗保留了下来。

杭州端午节赛龙舟(泼了龙舟水好运一整年)(1)

“划龙舟”下水的日子很讲究的。

杨家桥社区俞家村组的郑连根,今年已经90岁了,是村里老一辈划龙舟的传人。

每年到了端午前后,村里就会登门拜访,让郑师傅亲自挑选个好日子。

杨家桥人习惯将端午分为“漾青龙”“正端午”和“小端午”。

“漾青龙”是正端午的前奏,是龙舟下水试划的日子。在这一天中,杨家桥的男儿们会通过选拔挑出“正端午”上龙舟的成员。

没拆迁之前,杨家桥人就在附近的河道里划龙舟,每一个端午节,河岸上男女老少都出动围观,十几条船随着一声令下飞跃而出,鼓声、锣声、号子声与岸上的加油声交汇在一块儿,六个组中的胜者,还要代表整个村去和别的村子参加比赛。

拆迁之后,离开了河边的杨家桥人也没有放弃龙舟。2010年回迁到慧仁家园的杨家桥人,在荡鱼兜延续了与龙舟的故事。

杭州端午节赛龙舟(泼了龙舟水好运一整年)(2)

一近端午,当年负责养护“龙头”和“龙舟”的当头人家就会把装备拿出来,“龙舟”要重新刷漆上桐油,“龙头”要从屋子里搬出来,船要过了阴历四月廿三才能下水,需要上船的人就在岸上摩拳擦掌开始练习,先备战“漾青龙”。

到了正端午当天,一些小朋友还会被抱上船,“现在会划、想划的人越来越少了,龙舟的习俗不能丢,要让娃娃们也知道这个,将来好接过我们的桨一直划下去。”

“村里有六个组,每个组至少一条船,加起来我们这里有十条船呢!”杨家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说起龙舟颇为自豪,“端午的时候别的村也会有船过来跟我们一起比,整个河里十几条船。”

杭州端午节赛龙舟(泼了龙舟水好运一整年)(3)

最近,备战划龙舟的氛围愈来愈浓。

今年四十多岁的郑国京,是土生土长的三墩杨家桥人,属于杨家桥社区里面的一组俞家村,从小生活在余杭塘河边。

从十多岁的少年时期开始,郑国京就登上了龙舟,每一年都会参加村里组织的“划龙舟”活动,现在是俞家村龙舟精英队的成员,每次龙舟他都坐在第一个,掌控着龙舟划行的速度。

随着端午临近,“俞家村龙舟精英队”微信群又热闹起来,郑国京在微信群上发了条消息:“日子选好了,大家按分工,抓紧练习”。

消息发出不到5分钟,群里马上有多人响应。

龙舟是一项多人运动,一般队伍有15个人,分别是10个人划桨,3个人敲鼓(还包括锣,镲 三墩方言为:“恰炳”),1个人船尾登梢,1个人掌舵。

多年前,郑国京把村里志同道合、身体强壮的男青年组织了起来,取名为“俞家村龙舟精英队”。

每年的“小端午”,这支“精英队”都会和几支同样来选拔的队伍进行小小的PK当做练习。

“大家已经开始练习了,划桨的队员就举哑铃练习臂力,船尾登梢队员站立在凳子上模拟现场进行自我训练。敲鼓的几个就翻出家里的擀面杖敲起来了,我自己每天拿扫把模拟划法。”郑国京回忆起老一辈谆谆教诲,对于划龙舟姿势要求严格,“练习划龙舟也是下了苦功夫的,每次练习完后腿上要破一层皮,恢复结疤需要二三个月。”

龙舟的每一对搭子都是从小配对的,一起练习一起长大,从十几岁上龙舟,到现在四十多岁,郑国京和他的伙伴都已经把划龙舟的爱好坚持了三十多年,“有机会想一直划下去。”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