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2月10日,上海市申花足球俱乐部宣告成立——这支由一家名为申花的公司和上海男足共建的“上海申花队”踏上了职业足球的改革路。申花队,像这座城市孕育的孩子一样,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少年初成到青葱岁月,如今已然成长为25岁的翩翩君子。一路走来,步步生莲。也是从25年前的那一天开始,申花开启了上海足球和中国足球的一段传奇。这座城里的人为申花赢球而振臂欢呼,为失利而压抑沮丧,蓝色申花,成了这座城市的心情风向标。

为什么叫“申花”?

2018年的今天,申花和足球早是密不可分的两个名词,已经很少有人再问起“申花”为什么叫“申花”了。其实,最早时候,“申花”二字来自当时以申花洗衣机、申花热水器闻名的上海申花集团,是当时上海的著名商标。

通常来说,柳海光、李中华、唐全顺当年踢球时的球队叫做“上海队”,正式的名称就是职业化以前,体工大队时期的全国足球联赛甲组球队“上海队”。1992年6月,“红山口会议”确立了中国足球要走职业化道路的改革方向,中国足球是中国体育界最早推进职业化改革的项目。在此背景下,1993年12月10日,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俱乐部以原上海市足球一队为基础,由上海申花集团出资创立,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完全脱离体委、足协等行政机构的职业足球俱乐部。

徐根宝上港未来(25周年关键词1993为什么叫)(1)

1993年12月12日,申花足球惧乐部在虹桥宾馆举行了成立大会,大会开得热烈而隆重,大家对这个新生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充满着希望和好奇。作为申花俱乐部首任主教练,徐根宝上台发表讲话,发言一如他的性格,直接提出了要把队伍带进联赛前六名的目标,“如果打不进前六,我就自炒鱿鱼”,引来了会场内的哄笑声。

后来的结果正如大家所看到的那样,徐根宝不仅完成了目标,而且还超额完成了目标,取得了10胜6平6负,位列联赛第三名。在徐根宝的带领下,以新秀为主的上海申花队,形成了“抢逼围”的风格,改变了传统上海足球技术意识出色但身体拼抢吃亏的情况,对当时的中国足坛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1993年到2018年这25年间,俱乐部的地址不断变更,从最早的山东中路,到随后的鲁迅公园后面一幢别墅,到西藏路上的申花总会,再在汉口路,现在在康桥基地,经历了多次变迁。不仅仅是地址,主教练和球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申花”二字一直沿用至今,历久弥新。

徐根宝亲自制定工资单

上海队变成了申花队,徐根宝当了主教练。成立之初,申花队经历了一波动荡,队伍一直到12月中下旬才终于基本稳定下来。徐根宝的笔记本里,记下了第一批申花队球员,他们是:李晓、蒋建明、吴承瑛、谢晖、朱琪、陈伟、朱炯、张勇、刘军、陆玮、申思、邱之胤、范志毅、吴兵、毛毅军、黄翌、成耀东、郭志文、姚俊、李龙海、贾春华、蔡建林。

职业俱乐部与教练员和球员之间通常是签订合同在前,履约在后。成立之初,申花并不是那么“职业”,当年徐根宝的工资等待遇是宣布成为主教练之后才定下来的,教练员的工资分别是徐根宝的3000元,桑廷良的2000元,顾兆年的2000元。

徐根宝上港未来(25周年关键词1993为什么叫)(2)

范志毅与谢晖的运动员表

教练的工资定了,那么球员的工资呢?徐根宝凭借“道听途说”来的消息,加上自己的感觉,亲自拟订了一份初步的工资单,并得到了俱乐部的批准。当时,中国足协定下的球员月工资上限是1500元,后来条例又做了修改,允许俱乐部根据自己条件制定。徐根宝打听到广州太阳神队定的工资是2000元,上海阿克发队定的是1300元左右,当时上海体工队一线运动员的月收入约1000元,教练员约1200元。于是他将平均工资定为1500元,分高中低三档,范志毅和李龙海为最高的2500元;成耀东、刘军等六名队员中档,为2000元;像吴承瑛、谢晖等年轻队员是最低档的1000元。每场比赛下来还有额外的赢球奖金,主力队员为3000元,替补队员为500元。

亲历者·毛毅军 见证申花史上许多“第一次”

不知不觉,申花俱乐部已经成立了25年了。1993年,我23岁,从当年那个“小毛豆子”,成长为目前一队的领队“毛指导”。申花迄今为止的25年,是我人生中重要的25年。我的球员生涯只效力过上海申花一家俱乐部,长期担任球队的后卫,无怨无悔地把青春岁月全部奉献给了申花。2002年,退役后继续留队担任教练职务。

徐根宝上港未来(25周年关键词1993为什么叫)(3)

作为“元老级别”的球员,我亲历了申花俱乐部历史上的许多个“第一次”。徐根宝的训练历来都是以严厉著称的,我记得徐根宝指导上任后第一堂训练课还下起了瓢泼大雨,徐指导问我们以前下雨天在哪里练,队员们告诉他在室内体育馆里,徐指导脱口而出“在雨里练!”就这样,在江湾基地我们进行了申花有史以来在风雨中的第一堂训练课。训练课上,徐指导指出我们几个年轻队员的基本技术不规范,他说我虽然个子高,但是跳起顶球的动作都不对。于是,徐根宝就自己给我们做示范,随后又让成耀东再给我们做示范,我们几个就以他们为模板,不断练习顶球起跳动作。

练了三个月后,期盼已久的1994年的职业联赛终于开始了,我们第一场是客场对沈阳海狮队。那是申花俱乐部成立以来的第一场联赛,对申花队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考试,徐根宝赛前激励我们,“第一炮一定要打响!”那场比赛,我被安排在了首发名单中,和吴兵一同出任球队的中后卫。比赛踢得十分胶着,两度领先两度被扳平,好在最后一分钟,我们取得了进球,艰难拿下了胜利。首仗告捷,大家都非常高兴,这是我们职业联赛的第一个胜利,队员们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徐根宝上港未来(25周年关键词1993为什么叫)(4)

申花联赛第一战的备战阵容

25年过去了,对第一堂训练课的场景,第一场职业比赛的氛围至今印象深刻。1993年12月,是我们这一批申花队员人生中的重要节点,我的职业生涯从这里生根发芽,也注定最终落叶归根于这片土壤。

原文刊登于2018年11月23日出版的东方体育日报A4版

徐根宝上港未来(25周年关键词1993为什么叫)(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