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中的真功夫

武打戏一直是最能博人眼球的画面,之前影视剧的打斗场面看下来好不痛快,每次看完这个打斗场面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反观现在影视剧的打斗场面除了慢动作就是借位和五毛钱特效,还有花哨的外表,更有甚者为豪掷千金找一些流量明星出演,换来的是提不起剑、拿不住枪、站不住桩。

今天就带大家看一看戏里戏外的真功夫

  1. 于承惠

中国最后一位剑圣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

《少林寺》中大反派王仁则,《黄河大侠》中的马义,《少林小子》《李小龙传奇》,于承惠一生为大家奉上了许多经典角色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4)

为了弘扬中华传统武术将形意门、回马枪、岳武穆十三枪、甚至是坐斗等各种中华传统武术搬上大荧幕,同时也为中华武术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5)

1939年于承惠出生于山东蓬莱

1951年12岁进入青岛业余体校学习中国武术

1960年21岁拿下青岛全能武术冠军

1963年24岁凭借醉剑技惊四座,斩获华东武术总冠军头衔

在那个年代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绝对是前途无量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6)

可一次训练事故,却让他的人生迅速跌入深渊

就在凭借醉剑斩获华东武术总冠军的那年,在训练时由于动作不当,导致腿上受伤,无法训练的他只能退役,成为了山东一家造纸厂的工人

曾经他是无数人眼中的娇娇之子,现在却因受伤成为一名造纸厂工人,如此巨大落差,常人怕是不能承受,但于承惠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他在工作之余仍在习武,用尽十二年的时间将毕生所学融会贯通。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7)

长达12年的坚持,真的让他做到了逆天改命

1975年的一个深夜,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无心睡眠的于承惠偶然间看到一只螳螂立在床边,竖起前肢宛如两柄大斧长剑劈天斩雨。这一景象仿佛打开了他的任督二脉,随后《悟剑篇》便一气呵成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8)

就在领悟剑术的瞬间“螳螂穿林”的双手剑动作构思立马跃然心中,自此之后于承惠便将剑术再度凝练,并开创近代剑术套路里面的的一个新领域--双手剑!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9)

这一逆天改命的消息震惊整个武术界,而由于剑术本身的实战性和观赏性极强,很快于承惠被准备筹拍《少林寺》的导演张鑫炎给盯上了,然后便有了大反派王仁则这一经典人物和精彩打戏。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0)

随后几十年于承惠出演了多部影视剧,同时也将中华传统武术融入其中,将其展现在人们面前,像少林寺系列,《黄河大侠》,《李小龙传奇》,《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等等。

在这几十年中,他将自己很多方面的武学知识经验浓缩进了书中,甚至有一些被列入国家级武术教材。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1)

2015年4月,于承惠前辈与世长辞,享年76岁,他为中华武术界的奉献和经典影视作品定会与世长存,继续教导后人。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2)

  1. 黄家达

提起黄家达大家对他的印象并不很深刻,甚至认识的人也不多,但是他的徒弟却是在世界上享誉盛名--史泰龙。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3)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4)

黄家达,曾担任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武术总教练,综合拳创始人

黄家达出生于1947年的香港,

幼年时黄家达比较瘦弱,本着强身健体的目的黄家达在八岁时就接触了武术,

一开始他先是学习少林功夫,而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对武术的热情,在少林功夫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泰拳、空手道、跆拳道等等,

而为了能更好地掌握各门派武术的精髓,他还专门去各国功夫的发源地进行深入的学习,数十年间他一直致力于对武术的研究。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5)

1973年26岁的黄家达在世界自由搏击比赛中力压世界各地参赛高手一举拿下冠军,这让黄家达顿时名声大噪,在武术界稳稳的占有一席之地

1986年39岁全美武术公开大赛获得冠军

1989年42岁世界杯国际武术大赛获得冠军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6)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武打片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在那个特效技术不是很发达的年代,武打演员多数都是有着武术功底的,早已名声在外的黄家达凭借扎实的武术功底和威猛的外形条件,顺利踏入了演艺圈的大门。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7)

黄家达的第一部戏《合气道》便是仿照李小龙演的《精武门》剧情模式来打造的,在电影中身材高大的他出手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与日本武馆打手的过招让人看得直呼过瘾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8)

之后黄家达又出演了电影《少林十八铜人》,相信看过这部剧的对他闯十八铜仁的那段戏肯定印象深刻,一招一式都是潇洒利落虎虎生风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19)

除了上述作品之外,自1972年开始到1978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黄家达还参演了《黄飞鸿少林拳》、《火烧少林寺》、《太极气功》等影片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0)

黄家达参演的作品很少,究其根本他是一名武痴,拍电影只是一个副业,真正让他在意的还是他的武术事业,以及更好宣扬武术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1)

黄家达在美国时,受邀担任《第一滴血》的动作指导,将史泰龙的硬汉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由于这部片史泰龙对黄家达功夫产生的浓厚兴趣,多次向黄家达请教一些实功夫技巧,在一些公共场合史泰龙更是直言黄家达就是他的中国师父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2)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黄家达在美国开设了自己的武馆教授武学,并且创立了综合拳这一新流派,就连国际截拳道主席魏峰也到过他的门下学习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3)

1985年黄家达被美国纽约警察总部聘为总教练,后来又成为了美国海军陆战队武术总教练,并且拿到了全美武术公开赛和世界杯武术大赛总冠军,被多国军队邀请担任总教练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4)

虽然在一直在国外发展武术事业,但黄家达也没有忘记自己华人的身份,也没有忘记宣扬无数的初心,他创办了国际少林综合拳世界联盟总会,并且在中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开设了分会,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5)

专注于武术事业的黄家达后来很少在演电影,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是2007年的《武生情未了》,听到这个片名就能知道,这或许是黄家达自己武术人生的一种怀念吧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6)

虽然他留给观众的影片并不是很多但他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的武术精神却是持久的

  1. 于海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7)

1942年于海出生于山东烟台一户普通人家,12岁的时候,于海有幸拜到了素有“中原怪侠”之称的七星螳螂拳第四代传人林景山先生门下,开始学习正宗的螳螂拳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8)

于海天生身强体壮,胳膊腿都比别人有力,再加上林景山的指点所以他进步飞快,在一众师兄弟中很是突出,看到徒弟这么争气林景山也不藏私,他将螳螂拳,梅花枪,六合棍,大刀,剑术等功夫倾囊相授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29)

1958年于海被师傅推荐参加武术比赛,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犀利的招式他连闯市省全国三关,最后被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招收,成为一名正式的国家武术运动员,随后,他又多次代表山东武术队参加在全国举办的各种比赛,先后荣获螳螂拳,棍术,剑术等多项冠军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0)

1960年周总理访问缅甸,其中随行的中国武术团中就有于海,后来他又代表中国武术团先后出访过美国法国等国家,为宣传传统武术增进国际友谊做出巨大贡献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1)

“少林少林 有多少英雄豪杰 都来把你敬仰

少林少林 有多少神奇故事 到处把你传扬”

在娱乐资源匮乏的1982年,武打电影《少林寺》一夜爆火,并创下票房奇迹,剧中,于海将自己擅长的螳螂拳展现在了荧幕上,凶猛矫健,快如闪电的螳螂拳被于海演绎的淋漓尽致,观众们看的也是畅快酣然,戏里面的于海街恶如仇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2)

随后于海又参演《南北少林》《少林小子》《太极张三丰》等作品,虽然于海出演了多部作品,但仍然没忘记将自己的武术事业发扬光大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3)

2001年于海在山东威海建立起一座武术基地,在这里教授以螳螂拳为主的中国武术,在于海的努力之下有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传统武术,中国武术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4)

当年与吴京在拍摄《功夫小子闯情关》时还有一件趣事,剧中有于海和周比利有一段打戏,开打前吴京提醒两人都带上护具,两人都推脱没带上护具就开打了,一场打戏拍下来,导演看了看画面说,“于老师,比利,你们能在打一条吗,有几招不太好”。由于两人在打斗时都是拳脚又快又重,吴京和导演再看二人时发现两个人都在翻找护具。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5)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6)

几十年来,于海虽然没有大红大紫,但是他的经典影视形象却留在了观众心中,如今已年近80的于海老师依旧活跃在武术圈开课收徒,宣扬中国武术。

电影里的真功夫(影视中的真功夫)(37)

他们不仅仅是电影演员,更是一代武术大师

如今,影视剧的投资越来越大,特效也越来越炫目,却始终难以再攀高峰,武术界更是冒出了许多跳梁小丑粉墨登场,打着武术的幌子哗众取宠,聚众敛财,玷污了武术侠义之名,中国的传统武术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备受众人质疑,愤慨之余,不禁让人更加怀念属于这些老前辈的武术净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