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美文段落(随笔元旦声音)(1)

元旦声音

我家购买第一台电视机的时间大概是1979年,抚顺生产的,黑白12英寸红旗牌的。所以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几个月后电视台开始播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

在此之前,我们获取国内、国际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报纸和收音机。我家订的第一份报纸是《参考消息》,这份报纸也不是谁都可以订,父亲是生产队长,是最后一层可以订阅这份报纸的干部。《参考消息》内容离我的生活太远,我更爱去邻家大哥那里偷看诸如《红旗谱》、《大刀记》、《中国青年》等还未解禁的老书、老刊物;要么就守着家里的收音机,收听一个叫夏青播音员的声音。

前面陆续跟大家讲过,我们少年时代有四个节日比较期盼。五一、十一都要枪毙罪大恶极的犯人,老长青街那条道就是刑车必经之路,我们跟着哥哥姐姐激动的守在路边,看着一辆辆载着荷枪实弹的武警、民兵押解着罪犯从面前驶过,总会亢奋好几天。盼望春节当然是为了穿新衣服、吃好吃的、串门放鞭炮等等。而元旦诸多兴奋的元素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在1月1号早8点,守在收音机前,收听一个叫夏青的人慷慨激昂的播报两报一刊《元旦社论》。

所谓两报一刊,是指《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正是因为夏青声音的引导,读书以后,我比同龄人更早的找到这三份神圣的东西,努力领会上面的文字内容。大概是惯性使然,时至今日我仍然认为这三份报刊代表着国家的最真实声音和态度。尽管《红旗》已改名为《求是》。

大概是先入为主、亦或掌握了国家最高语言行为的缘故,我们这代人始终认为夏青的声音是中国男声的天花板没有之一。尽管当时我们对《元旦社论》的内容还处在懵懂的阶段,但从夏青嘴里吐出的每一个字,都能让我们热血沸腾、亢奋不已。甚至我们也幻想着夏青的形象应该和最高领导人相差无几。

若干年后,我们有幸从电视里看到老年的夏青时,怎么也不会相信,当年会从这么干瘪的小老头嘴里发出那么雄浑的声音?而当这位老人在我们眼里由神变为人的时候,我们对其另一种尊重便油然而生。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对我这样一位准老头来说,现在的广播只是听听路况,电视也只是有CBA比赛时才打开看看,其他信息的获得一部手机就足以获得。

昨天和几个孩子讨论声音的时候,我讲起了夏青、讲起了两报一刊《元旦社论》。他们听得很认真,但我知道他们是把这段经历当成了和桑梓哥哥写作生涯、农民年代一样的历史故事来听的。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动的时代和心动的事情,元旦声音能刻在我的脑子里,但在其他同龄人的过去,也可能只是一朵浪花。

今早8点钟,在车里把收音机转了一圈也没能找到和“元旦声音”类似的广播,感慨之余,就想起了师哥的一句话:兄弟,靠回忆活着,说明我们真的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