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大多数的球类都是圆的,但高尔夫,似乎特别“圆”。
首先,高尔夫球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圆球,它的表面布满了很多“凹坑”,在19世纪以前,高尔夫球也是光滑的圆球,但后来,人们发现,残旧粗糙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打得更远。
它的科学依据,是从空气动力学角度分析,可将飞行过程中高尔夫球所受到的力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与高尔夫球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另一个是垂直向上的升力。高尔夫球表面的小凹坑不仅可以减少空气阻力,还能增加球的升力,让小白球在空中展现出更远、更美的弧线。
这是高尔夫球对“圆”的独特追求——当所有的球类,都在追求更圆润的触感与更优美的圆弧时,它抛弃了华而不实的外表,追求更深一层次的“圆”,向上的、更高、更远、更长的圆弧线。
其次,是高尔夫挥杆击球的姿势,那是一个以“圆”来描绘挥杆击球过程中的整个挥杆轨迹。以身体脊柱为轴,挥杆画圆的过程对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各个关节、肌肉之间的配合都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腰部、肩部和双臂甚至是手腕部位的要求,他们的配合必须形成一套体系,才会在击球瞬间击出完美的路线和理想的飞行高度。
这是高尔夫运动对“圆”的应用,圆的每一条弧线代表着其他弧线的走向,通过同一个方向积聚的能量,让蓄力、发力、释放力一气呵成,始归于终,人体的爆发力和控制力在一个圆周运动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展现了运动的本质,是肌肉绕关节运动,让更多的身体器官参与和新陈代谢,在不断的圆周运动中,打破自身已有的生理稳态重新建立更高的稳态。
古老的民族特别喜欢圆,因为圆是一种历经时间历练后的展现。圆的形成,需要打磨,高尔夫运动在历经数百年的打磨中,成为了一项“圆”的运动。它的圆不仅体现在它运动的球体与运动机制上,同时也体现在它的文化之上。
高尔夫运动的文化,是一种圆融的文化,它温和不冲突,讲求诚实与自律,任何处于高尔夫运动规则下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没有棱角的圆文化。那是一种饱经世事的成熟,臻于圆满和谐的精神文化,而那种圆融的心性,是需要许多18洞的打磨,在掌握了技巧与获取了平和后呈现出来的状态。
日本作家吉川英治曾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圆还是那个圆。无止境,无曲折,无穷极,无迷惑。把这个圆扩展至乾坤,便是天地。把这个圆缩小到极致,便是自己。自己是圆,天地也是圆。两者不可分,共存于一体。”
高尔夫运动就像这个“圆”,无论高尔夫球场如何千变万化,那依旧是高尔夫运动,是一场无止境、无穷极的运动,把这场运动扩展至一生,便是一场对人生的感悟之旅,而缩小到极致,便是一场对自我的超越之旅。无论是自我,还是人生,都可以在高尔夫运动中,获得共存与升华。
END
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