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阿斯伯格是维也纳大学医院儿童门诊部的儿科医生。1931年,他首次接触到九岁半的戈特弗里德,从此对敏感的天才儿童产生了兴趣。

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的关系(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之汉斯-阿斯伯格)(1)

Hans Asperger

从30年代到40年代,阿斯伯格一共检查了两百多名儿童,这些儿童都表现出同样的行为:社交能力低下,能力早熟,喜欢规则等。他称这些孩子为“小教授”。阿斯伯格还研究了符合这些症状的青少年和成年人。阿斯伯格认为,这些人的症状虽然显而易见,但并不罕见。

1944年,阿斯伯格在他的研究生论文中描述了4个男孩的案例。他发现这些男孩极具科学天赋,他们那种对权威的公然蔑视精神可以培养成科学家必不可少的怀疑精神。他所关注的就是如何教这些孩子们去运用自己的这份才能。他认为治疗这些孩子的目的必须是教人面对困难,而不是去抹杀困难的存在。

通过进一步调查,阿斯伯格发现这些孩子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工程师和科学家。所以他认为这些症状应该和基因遗传有关,但因为他们的行为表现和性格又很不一样,所谓他认为造成这种症状的原因不仅仅局限于遗传,还有其它因素。

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的关系(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之汉斯-阿斯伯格)(2)


1943年,阿斯伯格在德国发表自己论文的前一年,利奥-坎纳发表了论文《情感接触中的自闭症障碍》,提出了自闭症这一概念。由于纳粹的罪行,当时的临床医生对德文翻译过来的论文不感兴趣,所以阿斯伯格的理论模型一直被忽视。所以此后的数十年,人们比较熟悉的都是关于坎纳的自闭症理论。这对自闭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造成了严重影响。

坎纳对自闭症的看法不同于阿斯伯格提出的理论模型。这是因为坎纳专注于研究儿童早期,忽略了青少年和成人。坎纳没有提出这种症状是有各种形式,广谱性的一面,相反,他将这些人定义为严格的单一群体。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产生的各种创伤,大批美国精神病医生参与到战争之中,这也使得美国精神病协会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DSM手册。

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症的关系(自闭症的前世今生之汉斯-阿斯伯格)(3)

DSM-V

1952年,DSM-I出版,将自闭症表述为:“精神分裂性反应,儿童型疾病”。

1980年,DSM-III出版,幼儿自闭症不再被归为精神分裂症,其被确立为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

1987年DSM-III修订版出版,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诊断不再使用。添加了新的“待分类广泛性发育障碍”,这也使得自闭症的诊断人数大幅上升。

1994年DSM第四版加入了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期间,关于疫苗引起自闭症的说法称为一种潮流,很多相关的研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不过到2011年,“英国医学杂志”认为:这是一场精心布置的骗局。

2013年DSM-V出版,阿斯伯格综合征这一称谓不再使用,“自闭症谱系”这一名字正式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