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隔空模仿李佳琦的小男孩“天天小朋友”吗?

近日,他关于校园霸凌的一段“吐槽式科普”又引发了广泛关注,连人民日报都给他点赞转发了。

视频里,天天金句频出,妙语连珠。用幽默的语言给父母们科普了“如何应对可能发生校园霸凌”。

不但视频内容干货满满,天天的表达能力,更是让我这个老母亲叹服。

试想,就算提前写好文案,又有几个孩子能像天天这样,流利又不失感情地完成这么长的一段拍摄呢?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1)

天天小朋友表情到位语言幽默。

逻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说过“职场,或者说当代社会,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表达能力。”

确实如此。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综合实力的时代,一个会表达的孩子,更加容易赢得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

会表达的孩子,针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处理的更加游刃有余。

表达能力强的人,有多厉害?

2019年,梳着泡面头,穿着英伦风西装的演员胡歌,居然因为FIRST青年电影展的一场主持上了热搜。

除了胡歌的粉丝们为偶像欢呼,一大批路人也为胡歌的主持能力所折服。

一开场,胡歌就帅气地扔掉了手卡,展开了长达12分钟的即兴开场秀。

主持过程中更是不断抛梗:

夸导演:“中国电影有你们真好,你们就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推销自己:“你们一定要记住有一位又便宜又好用的演员胡歌。”

虽然不是专业主持,但胡歌不管是在临场反应还是现场节奏控制,都把握的非常不错。在后来被东方卫视的记者采访时,更是幽默地说自己是因为“东方卫视不要我所以才去做演员。”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2)

胡歌出席活动现场。

其实,胡歌并不是第一次因为自己的表达能力被观众点赞了。

在2015年的东京电影节上,胡歌凭借自己的几部优质作品荣获“亚洲特别贡献奖”,而在颁奖现场,胡歌全程用英文发表了获奖感言, 引起了台下阵阵尖叫。

胡歌优秀的表达能力,可见一斑。

今年夏天,一则“衡中学霸励志演讲”的视频刷屏了很多家长的朋友圈。

衡水中学的学生张锡峰,朝气蓬勃的讲述着对这个世界的憧憬,对梦想的追求。

他称数学题是“优雅的,美丽的,别致的小东西”。

“如果青春,是足迹。那么梦想,一定叫做远方。”

他的自信从容幽默大方和强大的感染力表达力,不光赢得现场一片掌声,也点燃了众多网友。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3)

演讲比赛选手

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85%则来自于表达思想,领导才能和激发他人热情的能力。”

而表达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没有人天生善于表达自己,但是,既然是一种能力,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刻意训练,来强化自己的表达能力。

而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实际上,在孩子4岁开始,口语表达就已经变得很丰富。他们可能变成一个“小话痨”,可能不停地问“十万个为什么”,也更加喜欢唱歌,念童谣。

作为父母,可以做哪些努力来提高孩子表达能力呢?

首先,要让孩子说,并且鼓励孩子说。

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习惯了“帮”孩子说。

孩子太小,词汇量不足,或者发音磕磕绊绊,在孩子表达自己需求的时候,很多父母“干着急”,干脆替孩子说:“你是不是要××物品?”

当时效果,是帮助孩子达成了自己的意愿。但长此以往,对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非常不利。

我们要做的,是耐心地等待孩子说完

并且,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要求。

在这个过程里,孩子当然会说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话语,或者表述不清。

但是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给他们更多的自信和支持,让他们更加乐于开口说。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4)

牙牙学语的婴儿

其次,要多增加跟孩子的语言互动。

我的女儿如意,现在27个月了。

从18个月左右,她开始断断续续的说出一些句子。到现在为止,她能很流利的表达自己大部分的需求,并且经常有“惊喜”放送。

比如,想吃酸奶的时候,她告诉我:“妈妈,冰箱里有酸奶,你去帮我拿。”

在小区里玩的时候,我经常被问到,怎么教孩子说话,如意的表达能力为什么这么强。

其实,在我看来,离不开奶奶的“话痨”。

从如意出生,奶奶每天都在陪她说话——即使她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当如意开始发出简单的“啊”和“爸爸妈妈”的音调后,奶奶带如意出门时,就开始刻意介绍那些常见的物品。

路过河边看到鸭子,奶奶指着说:“鸭鸭。”看到火车飞驰而过,奶奶告诉她:“这是火车,咣咣咣。”

总之 ,看到的一切,奶奶都跟如意有话说。

即使如意说的是“婴语”,或者听起来有些含糊不清的字节,我们也都认真的回应她。

语言互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耐心坚持,方是提升之道。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5)

陪孩子聊天,增强孩子表达能力。

另外,声情并茂的阅读绘本,也是提升的好方法。

随着对阅读能力的重视,很多父母都给孩子买了精美的绘本。

但是,如何阅读绘本,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它们呢?

在我的经验中,做个“影帝”,是其中的一个好办法。

如意有一本很喜欢的绘本叫做《阿嚏!感冒了》。

在阅读这本书时,为了更加生动,我找出来自己的一件黑色大衣,充当“神奇的女巫的黑色袍子”。找到一个黑色纸筒,卷成了“尖尖的高高的帽子”。

如意看的兴致勃勃。

在之后阅读这本绘本时,她也会指着说:“这是带着尖尖帽子穿黑袍子的女巫。”或者“感冒了,戴上口罩吧!”

对形容词和动词的重点表述,也迎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如意接触到更多绘本以后,她慢慢地能自己“描述”其中的一些图画。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6)

陪孩子读绘本。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我们可以让孩子学会“读”书和“读”新闻。

每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接触非常多的书籍。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手捧着书,默默地汲取其中的知识。

但是,如果把书“读”出来,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书中的遣词用句,一般都非常的凝练。而用“读出来”的方式阅读,不止过脑子,过了一遍“嘴巴”以后,能强化我们的记忆力,更加印象深刻。

新闻的优势则更加明显。

首先,新闻没有乱七八糟的网络用词,而是语言凝练表达准确到位。

其次,新闻用简短的几句话介绍事情的来龙去脉,逻辑清晰不拖沓。

经过这样的刻意联系,能够让自己的用词造句,得到质的提升。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7)

草地上读书的孩子。

最后,让孩子观看演讲视频或者辩论赛。

演讲和辩论,都是表达能力和逻辑能力的双重应用。

激情的演讲和火力十足的辩论,不仅要求选手有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能力也必不可少。

而会表达的人,本质上就是经过自己完整的思维逻辑体系,从输入,变成输出。

在大学时,我有一位同学,非常喜欢听奥巴马演讲的音频。

众所周知,奥巴马的演讲非常有激情且吸引人。

我这位同学,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从奥巴马开始,到各种名人演讲,听得如痴如醉。

到毕业时,他不但英语发音准确口语流利,还凭借一段英文自我介绍打动了外企HR成功入职。

看完孩子的科普演讲家长的感受(小男孩吐槽式科普)(8)

辩论赛是表达能力的完美展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

生活中处处有课堂,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当孩子想要表达时,不要压抑孩子,因势利导顺势而行,才能让孩子的表达能力“节节高”。

我是作者与清,养育两个孩子的新手二胎妈妈。如果这篇文章得到你的认可,就给我点个赞吧~

你可能还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1.孩子边打点滴边学习:告别平庸,靠的不是天分,而是这俩字儿

2.妈妈头疼提问:“内向孩子没出息?”你可能对“内向”有点误解

3.追梦17载,一战天下知:有梦的孩子,心里都住着一个“哪吒”

4.15岁男孩玩游戏花光姐姐8万彩礼:金钱教育,可能影响孩子一生

5.父母和孩子都需要的“规则”教育怎么做?看看《小猪佩奇》找答案

6.残疾父亲逼女儿悬发苦读:读书实苦,但可能是此生最轻的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