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陨石

昆阳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次“昆阳之战”不仅使得“昆阳”这个地方成为赤壁之战”的一比五还要多得多。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打败王莽(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陨石术吗)(1)

其实,昆阳战争之所以能够成功,除却绿林军的勇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刘秀用兵技术好,而新军方面的王寻,王莽并不能很好的用兵,在对战的时候,将自己的四十多万的兵力分散开来,并且,最后,在面对绿林军的时候,也不敢的贸然向前,反而后退了,最终被刘秀领导的“敢死队”打的落花流水。

关于“昆阳之战”最后为什么会成功,在《汉书》上有这样的解释:“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奔殪百余里间。会大雷风……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可以明显的从这一段中看出,新军方面的战士,战争素质都很低,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失败。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了“陨石术”?

昆阳之战胜利原因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刘秀领导的一万七千多的绿林军果断勇猛的战胜了王寻、王莽领导的四十三万的新军,除却天时、地利的原因更多的还是绿林军军队本身“敢死队”的精神,并且还有刘秀的优秀的指挥。

首先,在民间有传言称,在刘秀和王莽大战的前夕,曾有陨石坠落在王莽的军营处,使得王莽军队损失惨重,并且精神不佳,最后大战来临,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才导致的失败。这些毕竟只是传说,是大家因为对“昆阳之战”以少胜多的赞美,才传颂的这样的神话。其实,传说中的“陨石术”,在我看来是刘秀的领导指挥才能。

刘秀在昆阳战役中,在取得刚开始的胜利之后,刘秀便及时的分析形势,实时的做好大战的准备,于是,刘秀及时的抓住时机,趁着王莽的军队萎靡不振的时候,果断的进行回击,再加上敌人的轻敌与不善作战,刘秀更是能够轻易的取得成功。还有一点比较重要——民心。王莽领导的新军是不得民心的,自古以来都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点就确定了昆阳之战的最后结果。

公元23年, 更始皇帝刘玄破长安。王莽兵败, 被商人杜吴所杀。

与历史上许多的皇帝相比, 王莽这位一代奸雄, 死得太惨了. 《资治通鉴》记载,先有数十余人“分莽身,节解脔分。”后又被更始帝“传首天下,县于市。”老百姓对于王莽这位,他们昔日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恨之入骨。所以许多人“提击之”。有人还是不能解恨,就“切食其舌”!把王莽巧于伪装,诡辩如簧之舌,给切食了!

不懂天道,对于这位靠谶言欺世盗名的伪君子,如此死法,算不算死得其所?!

王莽一死,他一手主创的、中国历史上比较短命的“新”王朝,转眼之前,始皇帝。后,有赤眉军以抽签的方式,推刘盆子为帝。而远在蜀郡的蜀郡太守公孙述,亦自称帝号。原本大一统的汉王朝,立即刘秀割剧的洛阳,献给刘秀一神奇的谶书《赤伏符》。

《赤伏符》是当时流传十分广泛的谶言书。据说是在天上的汉高祖刘邦传到人间的“天旨”。其间刘邦虽然去世了两百多年时间,但他在大汉王朝的声望,还是无人可比的,如王莽称帝,就是假借受了赤帝(刘邦)的赤帝金策书而称帝。

儒生强华献给刘秀的《赤伏符》太神奇了,在赤伏符里,居然是指姓道名地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中集龙斗野,四七炎际火为主……”天下大乱,只有刘秀才能施行天道,平定天下!

刘秀得到强华所献《赤伏符》后,立即传示左右。群臣坚定了跟随刘秀打天下的决心,大伙都奏请刘秀顺天意,从人心。《资治通鉴》云,“众臣多奏请,刘秀称帝”。

当年六月,刘秀于稿南称帝。改元建武,并且大赦天下。

刘秀称帝后,虽然也象太平时期的皇帝们一样,给自已创建年号,大赦天下,作得象有那么回事,但其时刘秀的天下,也只是洛阳附近较小的一块地儿。向西有长安的更始集团,西南有蜀郡公孙述集团,还有刘盆子集团,他们谁都没有把刘秀太当回事儿。

强华送来的谶书《赤伏符》,让刘秀坚定了,舍我其谁的信念。但这《赤伏符》到底是乍回事?

是不是儒生强华,为求富贵,象王莽的国将哀章一样,假借天命,实际是自已伪造出来的符瑞?

王莽称帝之后,这位刘秀先生被王莽封为国师。论级别也是不小的官儿了。应算是王莽新朝集团的既得利益者。可到王莽的新朝末期,天下大乱,什么赤眉军,什么绿林军都起来造王莽的反。这位刘秀先生埋藏了许多年的野心,蹦蹦跳得利害。天下无道之时,按《赤伏符》的预示,是“刘秀”的发兵捕不道之日啊!

此时,有一位道士西门君惠,以为自已参透了天机。他与王莽的护卫将军王涉交好,私下对王涉说:“谶里说周伯通的脾性,他老和我们玩游戏来着。

虫食文应在汉宣帝刘病已身上, 但公孙述却拿从前的老故事说话,他修改了这则谶言, 改为“公孙当立”。这一改, 公孙述自已就成了谶言里提到的主角。当时信息传播渠道不发达,所以汉昭帝时虫食文事件, 许多人不知道, 就是偶有知道者, 多是啧啧称奇, 但不知其所以然。公孙述利用这一空子, 派出许多文化间谍, 制作了许多政治传单, 到刘秀的势力范围, 洛阳地区, 还有更始集团的势力范围地区, 广为散发, 大造“公孙当立”的政治舆论!

在当时,公孙述的行为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惹得以《赤伏符》称帝的刘秀皇帝坐不住了。他针对公孙述宣示自已即当立之公孙,及代汉之当涂高,发动了一场谶言之战!

首先,刘秀写了一份反宣传的“通电”,对公孙述说:“阁下所言公孙当立,连小孩子都知道,此谶早在一百多年之前,验在我汉宣帝刘病已身上。原谶言为公孙病已当立,绝不是阁上所言公孙当立。另据古《赤伏符》说:代汉者,当涂高也!可以阁下的实力与智力,你能做得了代汉之当涂高吗?”

“现神器已定,非人力所以挽回,阁下本非汉光武帝开始。《资治通鉴》里说,公孙述接到刘秀的“通电”后,“不答”。可能是自知理屈,孔子影响,“不语马克思主主义。不能想象,在建国之初,有谁敢对老毛说,我不喜欢马克思主义?

还不打成现行反革命了?!

刘秀听郑兴的话以后,十分生气。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他对郑兴说:“你说自已不喜欢谶学,是不是也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

当时是有一些儒家弟子,认为谶学是异端邪说。但多是敢想不敢言。或就是敢言了,但找不到合适的场合。就如同我们今天还在坚持的一些哲学理论、主义,也是地球人都知道,多多少少有点问题。但想要明开了说,可能还是有点风险的。 郑兴看到皇帝生气了,他十分惶恐地说:“臣智力卑劣,没有机会学习过谶学,绝对不是敢非议谶学。请皇上恕罪!”

这话合了刘秀胃口。在刘秀心里,谶学是一门高级别的学科,非一般人所能通透。他不能容忍有人攻击谶学,但说自已对谶学无知,这是允许的。所以“帝意乃解”。

建武三十年。刘秀称帝三十年,也是刘秀版的汉帝国创建三十年。这三十年对于刘秀来说,也是风风雨雨的三十年。先是新国大乱,“刘秀发兵捕不道”。终于天下平定,而且国家与社会的形势越来越好。

一个平民百姓家,碰到大事,还有摆宴庆祝的作法。而刘秀创建的是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经过三十年的精心治理。老百姓的生活大概也达到了温饱水平了。所以有许多大臣,都上言,希望刘秀能借创国三十周年之际,大大庆祝一下。

古人们都认为:兵者,不祥之器也,所以没有那个皇帝,在国家重大纪念日,有国庆阅兵之说。但如果一个王朝、一个国家,发展得不错,皇帝不错,大臣不错,小民也不错了。可以到泰山,举行最为盛大地封禅礼式,祭告天地。

所以有一部分大臣上书“即位三十年,宜封禅泰山!”

对封禅泰山一事儿,刘秀却表现出伟大的谦虚,他下诏说:“联虽即位三十年,可百姓还是怨气满腹,吾谁欺,欺天乎?”

而且下令,如有地方郡史借国家创建三十周年,搞形式主义,“盛称虚美”者,剃光了他的头发胡子,发配边缰!如此一来,群下没有谁敢去搞什么花架子形象工程!

刘秀知道自已的身世,他正好是赤帝刘邦的九世孙!大臣们建议,封禅泰山,原来是《赤伏符》早有的预示?!《资治通鉴》说,“上感此文”!所以他下令封禅泰山。后,又宣布图谶于天下。

刘秀因《赤伏符》称帝后,他对谶言的热情异乎于常人,在他的提倡下,谶言,变成了谶言学。他也怕谶学会被自已的敌人利用。所以于东汉中元年秋,刘秀把谶言,当做一门学说,宣图谶于天下。

一时间,不懂点图谶之事儿的人,几乎在社会上无法生存,如同我们现的人,如果现代政治学理论过不关,做不了官一样。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

【原文】

车驾至临溜自劳军,群臣大会。帝谓弇曰:“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勍敌,其功乃难于信也。又田横烹郦生,及田横降,高帝诏卫尉,不听为仇。张步前亦杀伏隆,若步来归命,吾当诏大司徒释其怨。又事尤相类也。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光武帝来到临淄,亲自慰劳军队,群臣在这里隆重地聚会。光武帝对耿弇说:“从前韩信因攻破历下而开创基业,现在将军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扬名。历下和祝阿都是齐国的西界,你与韩信的功绩也足以相比。但韩信袭击的是已经降伏的对手,而将军却独力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功绩的取得,确实要比韩信难。再说田横烹杀了郦生,等到田横投降,汉高帝下诏告诫卫尉郦商,不许他与田横结仇。张步也曾杀过伏隆,如果张步前来归降,我也要下诏给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这两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将军从前在南阳时,就提出了这项重要的计策,我原以为迂远疏阔,很难实现,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注释

1、临淄:县者。原春秋战国时齐国的都城,在今山东淄博西北。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曾随刘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将军,封好畤侯。在扫平齐地割据势力张步的战争中,立有大功。 2、车驾:即车,皇帝外出时乘用,因代指皇帝。这里指汉光武帝刘秀。

3、韩信破历下:汉高帝三年,韩信袭击历下军,占领齐国首都临淄。

4、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东长清县。光武帝建武五年春,张步屯军祝阿,耿弇率兵讨伐,大破张步。后两军又战于临淄,时光武帝车驾亲自劳军,事在建武五年冬。

5、西界:历下,祝阿都是古时齐,鲁的分界,在齐国的西部。

6、袭击已降:韩信袭破历下之前,刘邦已派郦食其到齐,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汉和好,并撤除了对汉的防御。韩信趁其不备袭击齐军,并攻灭齐国。

7、勍敌:劲敌。实力强大的敌人。

8、田横烹郦生:当韩信袭历下时,田横以为郦生出卖了自己,便将郦生烹杀。

9、卫尉:官名。即郦商,郦食其的弟弟,刘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刘邦曾警告郦商不得报仇。

10、张步等二句:光武帝派光禄大夫伏隆拜张步为东海太守,刘永也遣使立张步为齐王。张步接受刘永的封号,杀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亲伏湛。

11、将军二句:耿弇在南阳跟从刘秀,曾自请北收上谷兵(王莽时、耿父为上谷太守)、平定渔阳的彭宠,涿郡的张丰、向东消灭张步、平定齐地。刘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打败王莽(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陨石术吗)(2)

【作品鉴赏】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

这篇百余字的谈话精辟短小,特色鲜明。作者用事实说话,恰当地运用史实和现实相联系,评人论事,阐明观点。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层,写光武帝对耿弇削平割据的战略构想并不以为然,但当战争开始后耿弇在战斗中节节胜利,使光武帝为之振奋。尤其是当耿弇拿下临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动,破例亲临前线劳军。他对耿军事上的才能和胜利极为赞赏,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绝空发议论,而是用简练生动的事实来说明问题。如:过去用兵如神的韩信,是破历下开创了汉家基业的。而今,耿弇却以攻取祝阿而大显神威,可以说是和韩信“功足相方”了。过去,韩信平定青州,是“袭击已降”,借他人之力取胜,而现在耿弇却凭借自己的才智,“独拔勍敌”,这就高出韩信一筹了。所以说“其功乃难于信也”。

这些事实表明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这些胜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弇是个“有志者”,是个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历史和现实来评人论事,既省却了大段的空泛议论,又达到了表彰鼓励耿弇的目的,使人心悦诚服。作者以事实为依据,采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了耿弇智勇双全、功勋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对比,说明韩信“开基”和耿弇“发迹”皆在战略要地“齐之西界”。耿弇取得的重大胜利无疑对稳定东汉局势有重大意义,其功劳是足以和韩信相媲美的。历史上,汉家基业的创立,是靠韩信这样一批功臣实现的,而现今的中兴,也是由于有耿弇一样的骁将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着,作者又进一步用衬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弇的功劳大大超过了韩信,因为韩信虽然勇冠三军、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齐国时是“袭击已降”,攻击的是放下武器的敌人,这算不了什么。而耿弇平定割据势力,却“独拔勍敌”,靠自己的智勇战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敌人,所以“其功乃难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韩信这位盖世英雄作衬托,突出了耿弇的不同凡响。这种赞誉无疑会更加激励人们的斗志,也达到了光武帝劳军的目的。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打败王莽(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陨石术吗)(3)

《光武帝临淄劳耿弇》光武帝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

第四句至第五句为第二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指明历史上西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田横投降后“诏卫慰不听为仇”,而现在对张步也将采取宽大为怀的政策,“诏大司徒释其怨”。这一比较,一方面交待了对敌政策,瓦解分化了敌人,同时也隐含着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贤主的心理。对比和衬托的运用,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文字简短,语言生动。这段谈话一共六句三层。前三句为一层,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彰耿弇的功绩,简练阐述他不仅和韩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难于信”。中间两句为一层,作者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回顾历史,联系现今,交待对张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敌人。最后一句为一层,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结束谈话。这三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不蔓不枝,观点鲜明。这段谈话,语言也异常简洁, 凝炼, 如对历史事件, 寥寥数笔精炼概括, 既不铺张展开, 也不妄加评论, 省却大量篇幅, 作到言简意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画龙点睛之妙, 因此, 至今还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的习惯用语。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当地引用历史事实阐明自己的观点。光武帝首先将耿弇的功业与西汉名将韩信相比,并且认为耿弇攻取祝阿比韩信攻破历下更难,所以更值得称颂,这大大地肯定了耿弇的战功。接着又引证史实,表明只要张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过。这就进一步瓦解了敌军。

作者介绍

刘秀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打败王莽(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陨石术吗)(4)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

新朝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亦称建武盛世。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刘秀于原陵,上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后人多称呼为光武帝。

刘秀是历史上的一位颇有作为的开明君主,面对断壁残垣、江山破碎的社会状况,他勤于国政,改革开拓,终于使东汉王朝在一片焦土和废墟中恢复和发展。

昆阳之战刘秀为什么能打败王莽(昆阳之战刘秀真的使用陨石术吗)(5)

中文名

刘秀

别 名

刘文叔、光武帝、汉光武

国 籍

汉朝

民 族

汉人

出生地

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开封兰考县)

出生日期

前6年腊月初六(前5年1月15日)

逝世日期

57年二月初五(3月29日)

职 业

皇帝、政治家、军事家

主要成就

翦灭群雄、统一天下、建立后汉

主要成就

登基后击灭赤眉,扫平关东、陇右、西蜀等地

整治官场、发展经济、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

庙 号

世祖

谥 号

光武皇帝

年 号

建武、建武中元

在 位

称王2年、称帝33年

陵 墓

原陵

史书记载

《后汉书·光武帝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