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友人寄予我们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等战“疫”助力标语引人感慨。

有自卑者发出了:没文化,你只会写”武汉加油“的感叹,激起了内心的波澜,殊不知大道至简,于是以此说事,”加油“起源武汉之父与武汉颇有渊源。

“加油”的起源与发展

“加油” 在《现代汉语词典》 解释为: “动词。 1. 添加燃料油、 润滑油等: ~ 站; 2. (~ 儿) 比喻进一步努力; 加劲儿: ~ 加油干∣ 大家为运动员鼓掌~ ”好理解, 不用多说。

常常理解一为汽车要加油,不加跑不了,貌似现代动词;二为给人鼓劲的时候喊“加油”;三为“加油” 可指“添加食用油”。

为什么给人鼓劲的时候喊“加油”而不是“加酒”加”菜“什么的,加油一词起源于何时?

“加油”起源于古代,《(荆楚岁时记·第一部宝颜堂秘笈本) 》;“加油” 还可指“添加燃料油灯油”。

在唐代慧祥所撰的佛经中有1 例“加油。 故唐宋时期“加油” 也可作“增油”、“添油”,意为油灯加油。

“加油” 的演变与词义虚化。“火上加油”元代出现了另一个和“加油” 意思基本同义的词语“浇油”, 且多用于“火上浇油”击鼓加油。

但在晚清道光就有新的典故与意义了。

道光年间“添灯加油”的典故

张之洞父亲:张锳,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1—1856年8月),字右甫,一字春潭,清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

张之洞与武汉九省通衢 武汉加油加油(1)

张锳一生经历坎坷,深知民间疾苦,为官勤政,廉洁奉公,政绩突出,严格要求属吏,不许苛扰百姓,体恤百姓,维护社会安定;同时开修驿道,奖励农商;积极编修府志。

张之洞与武汉九省通衢 武汉加油加油(2)

张锳策划编修的《兴义府志》

张锳非常注重教育事业,兴办教育,建兴义府试院,重建珠泉书院等,张锳为读书人“添灯加油”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据史书记载,在道光年间的安龙城,每天夜里到了交更的时候,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就这样,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张锳前后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书生认真努力,张锳就天天来加油,书生们不懈努力下,学风兴盛,10余年间培养出人才倍出,共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

这就是“加油”的由来。

就是在这“加油”情境下,张锳培养出张之洞,而张之洞造就了武汉被誉为“武汉之父”

张之洞与武汉的发展 :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

张之洞与武汉九省通衢 武汉加油加油(3)

15岁就获得乡试头名举人,26岁殿试中得探花。26岁至44岁,任职翰林编修与外省学官。45岁从京城言官调任山西巡抚和两广总督。1889年至1907年,52岁的张之调任湖广总督,开始了他十八载的督鄂生涯。

张之洞与武汉九省通衢 武汉加油加油(4)

张之洞与武汉九省通衢 武汉加油加油(5)

张之洞造就了武汉

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湖北商科学堂(今经济学院)等。

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

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后又编练新军,新军又打响革命第一枪。

张之洞对武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何“造就”武汉的呢? 张之洞的“湖北新政” 促商业 重金融 兴实业 办教育 练新军 搞交通

张之洞督鄂期间,湖北武汉已成为新式教育的中心和国人瞩目之区。 自强学堂 自强学堂,武汉大学前身,是1893年张之洞为培养“精晓洋文”的外交人员,奏请清政府创办的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 它揭开了近代湖北教育的序幕。

张之洞督鄂期间,武汉在商业、工业、教育、金融、交通等方面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武汉城市早期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界标。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还是要把”加油武汉,武汉加油“的传统文化自信传播出去。

#湖北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