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拐枣属简介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1)

灌木或半灌木,多分枝,木质老枝灰白色、淡黄灰色、灰褐色或暗红色,或多或少扭曲;当年生幼枝较细,灰绿色。叶对生,退化成线形或鳞片状;托叶鞘膜质,淡黄褐色,极小。单被花,两性,单生或2-4朵生叶腋;花梗细,花被片5深裂,裂片椭圆形。廋果有木质坚硬的壳,肋上生翅或刺, 极少在刺末端罩一层薄膜而呈泡状果。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风带走, 同时避免沙子的掩埋。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2)

沙拐枣属拉丁名Calligonum L来自希腊字“callos”(精美的)和“gonos”(意为角)反映了该属植物树枝曲拐生长的独特外貌。中亚当地居民称“кандым”(新疆沙拐枣)或"кислец"(酸味的植物)。幼枝、果实有酸味,类似于蓼科植物酸模的味道。

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 leucocladum (Schrenk) Bge.

淡枝沙拐枣又称白皮沙拐枣,蓼科沙拐枣属植物,广泛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多生长于流动及半固定沙丘。是克拉玛依区戈壁一种极为常见的沙拐枣属植物。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3)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4)

灌木,株高50-120厘米(记载有2米)。老枝黄灰色或灰色,拐曲,通常斜展;当年生幼枝灰绿色,纤细,节间长1-3厘米。叶线形,长2-5毫米,易脱落;托叶鞘膜质,淡黄褐色。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5)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6)

花较稠密,2-4朵生叶腋;花梗长2-4毫米,近基部或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宽椭圆形,白色,背部中央绿色。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7)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8)

果(包括翅)宽椭圆形,长12-18毫米,宽10-16毫米;瘦果窄椭圆形,不扭转或微扭转,4条肋各具2翅;翅近膜质,较软,淡黄色或黄褐色,有细脉纹,边缘近全缘、微缺或有锯齿。


Note:克拉玛依区淡枝沙拐枣一般4月中上旬萌芽,4月底到5月初进入花期,5月中旬花凋谢后,果实迅速膨大,6月初果实成熟掉落。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9)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10)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11)

淡枝沙拐枣当年生枝条基部的木虱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12)

淡枝沙拐枣当年生枝条基部的木虱

生态价值

依靠融雪和稀少的降雨生长发育,淡枝沙拐枣根系异常发达。浅层水平侧根长达20余米沿沙丘表面延伸,不但可充分吸取浅沙层的水份,且具较强的萌蘖能力。淡枝沙拐枣对沙埋的适应较强,下部枝条被沙埋后能迅速生出不定根。侧根及沙埋枝条萌蘗,经过一定时间后可从一丛植株演化成多丛植株,因而具有较强的固沙能力。

加拿利海枣的特征(淡枝沙拐枣Calligonumleucocladum)(13)

堪称完美的荒漠植物,极端耐旱、耐寒、生于流动及半固定沙丘。非常优良的饲用植物,营养价值较传统的饲料高。它们的幼枝和果实具有酸味,容易被羊和骆驼采食。在冬季,牲畜也会食用树枝和地面散落的果实。含有单宁酸,是提取单宁的原料。也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附注:文章中红色、淡黄色果实均为淡枝沙拐枣,为同一时间拍摄。

照片:刘新华

作者:刘新华

作者:荒野拾遗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