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净身了就可以叫太监

在皇宫大内有一群特殊的人群,他们行走在帝王与后宫中,负责宫内杂役事务。

太监即宦官,也称为寺人、妇寺、宦者、小人、小臣、中贵、中使、涓人,俗称公公、老公,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生殖器官的男性。

早期的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礼记》中有关于宦官的记载,周王朝及各诸侯国大都设置了宦官,秦汉以后,宦官制度更加详备,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两汉时期称宦官为“小黄门”,意思是地位在黄门侍郎之下的人。

另外太监不是只有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出现过类似的角色。“太监”一词是隋唐以后的事,“宦”乃星座的名字,宦者四星在帝座之西,常伴帝星左右,所以太监称为宦官。

太监不得参与政权,但因为他们直接接触皇帝,所以能洞察一切有关政务的机会,又与帝王朝夕相处博取帝王的信任,所以在东汉、唐、明时期出现了宦官不同程度的掌管大权的事情。

怎么样算是太监(不是净身了就可以叫太监)(1)

太监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只有完成了各个阶段的晋级,才可以称之为太监,并非是净身的就叫太监。

首先刚入宫的小宦官都是“侍童”,他们的工作主要是后厨打杂,倒恭桶之类的脏活。

第二个阶段可以晋级为“监丞”,监丞从事一般的体力劳动,比如扫院子抬水的粗活。

第三个阶段是“少监”,到了少监工作就相对轻松多了,主要负责掌管宫中的图书典籍,皇家的衣食住行之类的工作。

第四阶段才是“太监”,太监是最高等级了,经过层层晋级当上了太监,才可以服侍皇帝或各宫妃嫔小主了。

以上说的是太监的各个阶段,当上真正的太监,就要分级别了,下面就说说当上了太监之后的各个级别。

怎么样算是太监(不是净身了就可以叫太监)(2)

清代设立了管理太监的机构敬事房,又名宫殿监办事处,敬事房可不单单是影视剧里所说只负责皇帝雨露春恩的,敬事房管理的宫内事务很多,例:专司遵奉、上谕。办理宫内一切事务及应行礼仪,承行内务府。各衙门文移收取,外库钱粮甄别,调补宫内太监,查视各门启闭,廵察火烛关防等事。首领笔帖式以下专司掌案办事,承行内务府来文,廵防火烛坐更等事。

在敬事房里,太监能得到最高的职位是大总管,授督领侍衔,属四品宫殿监。明代太监万人,清代总数三千人,“寺人最高不过四品”的铁律是乾隆皇帝制定,只不过被晚清慈禧太后打破,授李莲英官至二品,小德张官至三品。大总管之后依次排列是副总管、首领太监、御前太监、殿前太监、小太监。《甄嬛传》中的苏培盛在现实中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是宫殿监里的领侍,雍正元年正月十七日时任懋勤殿首领太监,雍正五年八月甘二日记载中的官职变为副总管太监,此后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直到雍正驾崩,官职都是总管太监。

北京城有“小刀刘”“毕五”两个人就是专门从事净身阉割的,称为“刀子匠”。他们也与皇宫多有联系,送阉割的人进宫入职,这个行业称为“牙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中介机构同时充当太监经纪人。

《大清会典》:“凡有太监投充,均由该牙行报名。太监报名后,取其投状,询明籍贯,如年在二十岁内,及虽在二十岁以外尚可充选者,均分别在内在外当差。若年岁过大,或系外省之人,即奏明给亲王郡王府使用…”。

怎么样算是太监(不是净身了就可以叫太监)(3)

电视剧里常常会喊太监为常公公、李公公、张公公之类的其实是错误的,一般主子们可以这么称呼他们,根据宫廷太监记述,特别是在清朝后期,“公公”成为了禁忌的称呼,会被认为不被尊重,平常人或者太监们本身见面都叫xx爷,爷为尊称。(文:吴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