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有时候一种声音,或者是一种味道,可以把人们带回真实的过去。”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1)

姜文导演的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影片的一开始,导演用红歌、毛泽东像向观众简短的介绍了这是一个发生在文革时代背景下关于“青春期”的故事,主角马小军和他的小伙伴们在一个部队大院中长大,大人们都忙着“闹革命”,于是他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挥青春期过剩的精力,比如打架斗殴和泡女孩。

影片剖去了对大环境的刻意描写,而是以青少年时期马小军为主角,对自己这段热情似火,却又扑朔迷离的的青春回忆展开了回忆。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2)

在影片中,成年马小军以“我”为第一人称,带观众走进了年少时这段青葱的岁月,作为画外音的“我”反复多次的出现在片中,推动着情节的进行,直到影片的结束,画外音的使用使影片摆脱了声音依附于画面视像的从属地位,使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把影片的表现力拓展到镜头和画面之外,强化了影片的视听结合功能。

在本片中讲述故事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中年的声音与童年映像的结合能够让观众感受到这段回忆的厚重感,“我”总是出现在故事情节的开头或结尾,以一种轻松调侃的语气讲述着,导演对于画外音在影片中体现无疑做到了一种高度.

画外音控制着整个故事的讲述节奏,也控制着每个故事情节的节奏,在画外音的控制下,导演可以相对自由的安排故事的本事时间与本文时间,不会给观众跳跃感,反而使观众达到一种看故事的新颖体验。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3)

音乐在整部影片当中具有点睛的作用,整部影片以意大利歌曲《乡村骑士》作为主旋律,分别出现在马小军发现米兰照片、马小军在房顶等待米兰、马小军在清晨的郊外送米兰这三个场景中出现,它每次的出现必然和马小军对于米兰的感情有关,影片中《乡村骑士》正是导演主观意识下的马小军在面对米兰时所感受到的。

它表现了马小军在面对米兰时,复杂的内心冲动和种种奇怪表现。

片中还出现了大量红歌,比如《想念毛泽东》、《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国际歌》等,红歌作为一个符号 充实着影片的叙事,也作为一种符号穿插着炙热的阳光和红色的泳衣,一同成为成年马小军对青年的回忆,那段时间仿佛有过不完的夏天和不断响起的革命歌曲。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4)

红歌的运用在增强影片时代感和对观众的代入感的同时,也塑造了马小军的人物性格。

受年代和父辈的影响,马小军是一个有着英主义情节的孩子,他喜欢听锁”嚓“的一声被撬开的声音,他喜欢偷偷的试戴父亲的奖章,并且他憧憬着战争,所以或许在马小军对青春的回忆里,红歌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章的。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5)

本片的色彩基调以暖色黄色为主,导演对颜色的使用带有浓郁的主观色彩。

作为观众的第一观感,黄色的色调很容易把我们代入到年代中去,整部影片散发着旧照片那种独有的气息。米兰在家里拉手风琴,随后两人在家中起舞的那场戏当中,暖黄的基调和米兰身上的逆光造成了强烈的眩晕感,“慢着,难道我的记忆和幻想又出现了偏差?可能她根本没有当着我的面睡过觉?”旁白在此时响起,此处高曝、逆光的使用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使观众也不禁思考,这些故事到底有没有发生过?。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6)

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对黄色的持续使用也是导演主观印象下的产物,“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的更多,也更难掩饰心中的欲望。

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黄色是太阳的颜色,是夏天的颜色,这种持续着的“热”的颜色,使得我们好像和“马小军”一样浑身充满汗水且燥热。

红色是影片中最亮眼的颜色,其中最鲜明的就是米兰照片中那件红色的泳衣,在马小军真正认识到米兰后,照片又变成了黑白色,黑白是沉重的颜色,与之前鲜艳的红色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影片中米兰对马小军的质疑只是以“你记错了”来回答,表面上侧面印证了成年马小军,作为主观讲述人,记忆好像确实出现了偏差,但也暗示了马小军对于米兰的美好幻想最终会变得沉重或者破灭。

灿烂的阳光美好的回忆(阳光灿烂的日子)(7)

红色是所有颜色中最能使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的颜色,红色的泳衣出现在米兰的身上,是一种爱情的象征,也是成年马小军对米兰一见钟情产生的记忆过曝,米兰就像红色给人的感觉一样,对青春期的马小军有着致命吸引力。

同样在片尾,也出现了这种色彩的强烈对比,马小军和他的朋友西装革履的坐在车里,手里拿着洋酒,此刻画面是高对比的黑白色调,如同片头中那句“北京,变得这么快。”二十年一晃,马小军和他的朋友也从青葱少年迈向了而立之年。他们忘不掉的那段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日子,于是记忆,也变得更加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