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想到中元节,首先想到的是鬼节其实这个节日,历经数千年演变每个时期,都有其新的内容我们这就讲来,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含义?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元节的来历和含义(什么是中元节中元节的演变)

中元节的来历和含义

大家想到中元节,首先想到的是鬼节。其实这个节日,历经数千年演变。每个时期,都有其新的内容。我们这就讲来。

一、起源于神农氏时期的农时节

七月中旬的这节日,最早源于神农氏时期,当时本为庆祝农事有成,作物丰收的欢聚,选定在了七月中旬。

但当一种自发的欢聚变成固定的节庆的时候,伴随而来的便是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仪式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所在,在神农氏时期,这个节日便初步成形,人们在欢庆的同时,举行祭祀仪式,感谢神灵土地的庇佑,果实成熟,为来年积攒了食物。

与之相对的是三月的春祭节,所以这个节日,可以称为秋祭节。

这时主持祭祀活动的是各个部落的族长或者通灵者,通常被称为风师。

风师在当时的部落里扮演着半人半神的角色,说是半人,是因为他们和部落的人们生活在一起,说半神,是说人们相信他们是神,代表神灵,能与神灵沟通,与人生活在一起。这就是传说中的人神共居的时代。

这一传统的改变一直到轩辕黄帝时有所改变。也就是发生的绝地通天的事件。

这件事的导火索是轩辕黄帝在蚩尤部落战败后,剥夺了他们的祭祀权,将蚩尤一族各个部落的风师与部族民众相隔离。后来这一措施逐步扩大。波及到炎帝和黄帝自己的部落。等到他的孙子颛顼时期,各个部落已无风师。即人神相隔,天神无有降,地祇不至於天,因此称为绝地通天。

伴随着这一事件的发生,这是农时节也从部落层面被荒废,但民间层面依然存在。也开始进入了它的第二阶段。祭祖。

二、祭祀得姓始祖

上古时期,很多人无姓无名,有的人为部落做出贡献后,会被赐名,这个时候,表明这个人在部落中很有地位,但还是附从在一个有姓名的族长之下。就连轩辕黄帝生的孩子,也刚开始时不配有姓名,做出贡献先给你个名,这就是为什么古代很多有功劳的人,他的姓名只有一个字的原因。等他再做出巨大的贡献,那他将会被赐姓。一旦赐姓,则可以成为一个部族的首领。

在绝地通天事件发生后,各个部落没有他们心中能通灵的风师,也被剥夺了祭祀神灵先祖的权利。但有一项权利他们还是被保留了下来。那就是祭祀得姓始祖的权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祭祖权,官方的称呼为“祭鬼”。

之所以说是“祭鬼”,是因古代将已离世的先祖,统称为“鬼”,用来和“神”并列。所以只要见到说”鬼神“,其中的鬼就指这一族的先祖,神指神灵。

在周代时,这个节日被定在了七月十四,为什么是七月十四,因为七主节变,《易经》中有言“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选择七月十四,意指在节变之月,阴阳循环为十四,为复生之意。意指受祖庇荫,循环不息。

因此,民间在这一天举行族内的祭祀活动,用来祭祀得姓氏族,相当于今天的人共同祭祀自己的同姓祖先。

后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国封地变多,大小国变化迁移变多。使得祭祀得姓始祖的风气有所减弱。但一直还在持续。历经秦朝大一统,这一节日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直到汉代道教的产生,让这个节日有了新的内容。

三、汉代之后逐步成为道教的中元节

东汉之后,道教兴起,而道教能够兴起,离不开张道陵早期发展时设三坛治病的事。

早期道教在发展信众时,以救死扶伤治病解困广得人心。而最初治病多以在各家各户设坛用祝由术降神为主。而设的坛供奉天地人三官,称为三官大帝。

其间告知民众, “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四中元赦罪,水官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为地府,管诸路鬼众。

这里有个小细节,就是当时说的中元节其实是七月十四,有意与传统上的祭祖节重合。后来发展着,因为这两个节日高度雷同,变成了一个节日,即中元节祭祖。

那为什么变成了七月十五?

四、中元节什么时候变成七月十五了?

中元节本是七月十四, 那为什么变成了七月十五?

那是佛教在中国得到大发展后的事,佛教也有个极度类似的节日,同样是追念先祖的“盂兰盆节”。唐中期,为了表示三教合一的思想,将中元节正式定为国家节日,起名时起了道教的“中元”二字,但日期却用了佛教的“七月十五。”于此,自此后,官方将七月十月当成了中元节。

但民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当七月十四当成祭祖的日期,因为他们相信二七之数,才是复还的日期。

五、为什么“中元节”会变成现代意义上的”鬼节“

在我国古人的普遍思想认识中,人的精神活动由魂魄主持,其中阴为魄,阳为魂。人死之后,魂魄不会立即消失,还会在天地间存在一段时间。被称为广义上的鬼。

东汉道教产生以后,便有了张道陵创设二十四地府的说法,其中,一部分人神魂灵气归于天,而更多的人精魄形骸归于地。而这部分归于地的,统称为归于地府。

而到了唐代后期,佛教又诞生了地狱的一说。认为一部分人死后将归于地狱。其意思等同于道家的地府。

那么,这地府地狱的鬼最后越来越多要到哪些去呢?投胎?

因此,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便有了三个集中投胎的日子,便分别是清明节、中元节和寒食节。

传说这一天鬼门大开,该出来投胎的都争相出来投胎转世。于是便有了”鬼节“的说法。

同样,人们还认为,有一部分鬼、精怪,都并不在地府或地狱,他们没有被收进去,他们游荡着,并将他们生活的活空,叫阴间,而人类生活的空间,称为阳间,并且平时互不相通,阴阳相隔。

但七月主节变,二七又为阴阳循环复生变化之机,因此,阴间的鬼门都可以趁这一时期抓紧投胎。所以,虽然看上去有三个鬼节,但因为七月天气的原因。成为了最大的鬼节。

同时我们要说的是,在古人心中,一期为七天,也就是说,虽然鬼节定过七月十四和七月十五,其实他们指的是七天。

这只是民俗,大家不要怕,人更厉害,不是么?

所以清明是纪念亡故的亲人,中元节是感念先祖。是个很好的值得纪念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