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前半部是 Smart-Beta/聪明指数 数据,后半部是科技、消费、医药 行业指数数据。

全收益指数

表格中的指数收益基于各指数对应的“全收益指数”计算。

大家平常看到的指数(如:000300 沪深300)均为“价格指数”,指数涨跌基于成分股价格变化计算。而全收益指数除了反映股价变化外,还假定股票的现金分红用于再投资产生收益

简言之,价格指数与全收益指数主要区别就是对成分股分红派息的处理方式不同。当有成分股分红派息时,价格指数在除息日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而全收益指数的计算中考虑了成分股现金红利的再投资收益,指数需在成分股除息日前按照除息参考价予以修正。

分红再投,对指数收益的影响巨大,所以基于全收益指数计算指数长期收益更准确。

指数vs基金

由于仓位、分红到账延迟、交易成本、管理费用等原因,绝大多数指数基金都无法跑赢全收益指数。所以,本文图表仅适用于新成立指数基金(无历史数据)的对比。成立相对较长时间的指数基金,请参考本公众号的基金分类排名(关注后在菜单中选择“数据”)。

表格说明

2022年涨幅前10: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1)

2017年以来总超额前10: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2)

指数排名:(按超额收益稳定性排序)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3)

行业指数分类排名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4)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5)

最新沪深300前50名(谁跑赢了沪深300指数排名)(6)

“大众宽客”公众号文章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