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及代表人物的总称。
汉代另一位执春秋之笔的大史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中记载:“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而且很详细地列出了每一流派中各位大佬的名字及创作篇目。其后的《隋书·经籍志》所存书目,及清朝《四库全书总目》中,则记载“诸子九流十家”,人数上千。
在《汉书》中记载:儒家53人,作品836篇;道家37人,作品993篇;阴阳家21人,作品369篇;法家10人,作品217篇;名家7人,作品36篇;墨家6人,作品86篇;纵横家12人,作品107篇;杂家20人,作品403篇,农家9人,作品114篇;小说家15人,作品1380篇。
看官要问了:为什么叫九流十家?当时,著名学者刘歆也是一位大家,因为与王莽的关系不清不楚,班固便意有所指地说了这句话:“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意思是小说家不入流(这话打脸几千年啊)。
关于诸子百家,还有一个大误区,很多人对“家”字的意思并没有搞清楚。“诸子百八十九家”和“诸子百家”的家,是两个意思,前者不妨看成“人”或“位”,意思就是这些被称为某某子的古代大学术家,大致超过一百位。“诸子百八十九家”是指班固记载下来的这些“公知大V”,一共有189位。
后来,很多人产生了误解,以为“百八十九家”“上千家”是指是学术流派。其实,多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不可能,即使在字典里寻找可以成为学术流派的字,也没有几百上千那么多,总不能出现“阿家”“桶家”“笑家”之类荒诞不经、不知所云的学术流派吧。
秦汉以后,儒家学说逐渐成为帝王的精神食粮,开始在学术思想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且一直保持着“第一名”的荣誉,在中国历史上一路狂奔。其间虽也经历了五代、元等时期的波折,但主体思想依然大放光芒。
利弊总是并存的,当百家里的某一家做大后,其他家的思想就会受到打压。秦汉之后,不是儒家门下的诸子,多被视为异端,其著作也大多湮没不传,流传至今的只有 20 余种。
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官方的删减,在座的诸子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位而已。他们分别代表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十二家,并有幸发展成学派,他们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加了“V”,他们的著作得以流传于世。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的绽放,如璀璨的烟花。学术流派的繁荣局面,与同时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可惜,这样包容奔放的时代,已经化为历史长河里的点点繁星了。
斗文虫曰:先秦时期,尊称有学之士一般后面加个“子”字,有的是姓后加子,如孔子、孟子;有的是姓名后加子,如公孙龙子、韩非子。如是说,则道家老大称“老子”是合情合理的,而没有按姓氏称为“李子”惹人发笑。按今人惯例,尊称有文化的人,一般加个“老”字,如马老、王老,如彼时有如此措辞法,则道家老大称“老老”。呵呵,臣妾实在叫不出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