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国内应试教育把高分学生变傻:对待考试不必拼全力(1)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可以说是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命根”,没有了好的成绩,学校没有了名誉,学生没有了前途,家长没有了底气。

考试成绩确实很重要,但如果一个学生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应付考试上,没有了自由时间,没有了兴趣爱好,没有了阅读和运动,甚至没有时间思考生活和人生,那么即使他考出了极其优异的成绩,也是得不偿失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兴趣爱好,生活将变得无趣和乏味,没有了阅读,内心不会丰富,没有了运动,身体不会健康,没有对人生的思考,就不会真正认识自我,不会在社会上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

一个生活无趣,内心空虚,身体虚弱,找不到人生坐标的人,可能幸福吗?即使他凭着优异的成绩进了人人向往的名校,又能如何?也许有人会说:“进了名校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生活难道会不快乐吗?”关键问题是:这些是他想要的吗?

说说国内应试教育把高分学生变傻:对待考试不必拼全力(2)

我见过许多人,凭着优秀成绩进了好学校,得了好工作,但并不快乐,也缺乏活力。在别人看来,真是“矫情和不知足”。但他们的真实情况却是:不知道怎样生活,不知道除了工作和吃穿外,还能干什么,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觉得“大家都这样,我理应如此”,甚至在二十多岁时就产生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什么是“中年危机”?那就是从儿童期到青年期积累了太多的压抑和焦虑,到了中年猛然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从而产生悔恨、痛苦和抑郁。造成这样的悲剧其实就是因为太把考试当回事,对待考试太拼命了,反而把更为重要的东西地给丢弃了。

说说国内应试教育把高分学生变傻:对待考试不必拼全力(3)

“知识的学习和考核”其实是教育的一小部分,并不是全部。人格的培养,潜力的开发,兴趣爱好的培养,运动习惯的养成等等都属于教育的范畴。如果孩子只接受“知识学习”的教育,显然不能称为“接受了教育”。

所以说,“对待考试,不必尽全力”,因为我们还要用大量的时间让孩子接受其它部分的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真正的“人”,才能保证孩子将来能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过上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我想,这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吧。

我目睹了太多的父母,他们都要求孩子为了考试拼全力,不惜花大量金钱补课,把孩子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为了进他们认为的好学校,不惜花天价买破烂的学区房。他们是如此的“努力”,但是否问过孩子:这是你想要的吗?

这些父母的“关心”和“负责”是不是已经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负担?他们的行为是不是“南辕北辙”?他们的理念是否正确?

他们都是受应试教育的“功利性”、“短视性”、“唯分数性”、“狭隘性”和“反人性“的影响,将”知识灌输和刻板考核“等同于教育,逼迫孩子也接受这样的理念,最终使自己和孩子都陷入了无限期的焦虑和抑郁中难以自拔。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再把“考试”作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全部,不要再拚全力应付考试了。

说说国内应试教育把高分学生变傻:对待考试不必拼全力(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