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涌现的17大根源(剩女的历史自梳女)(1)

古代,女子出嫁后都要把长发梳起来盘成发髻,以区别于未出嫁的女孩子,也是成家自立标志。清朝时,南海、顺德、三水等地区流行“自梳女”,“自梳女”就是一辈子没嫁人的老处女,因要把发辫盘在头上梳成髻子以作为标志,因而得名,又称“梳起”。

剩女涌现的17大根源(剩女的历史自梳女)(2)

自梳女产生于清后期,是珠三角地区独有的特殊群体。据《顺德县志》记载,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地位低微受气,因此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身不嫁,于是便产生了自梳女。

剩女涌现的17大根源(剩女的历史自梳女)(3)

当时,没有“自梳”的女性是不能外出打工的,自梳女们经常聚在一起居住,称“姑婆屋”,她们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一家。

剩女涌现的17大根源(剩女的历史自梳女)(4)

不过,自梳女的晚年十分凄惨,死了不准其父母收尸葬殓,由其他自梳女用草席门板草草挖坑埋葬了事,如果无其他自梳女帮助殓葬,便抛入河中随波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