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始建于明朝。
元朝只是在首都建立起了一座皇城,真正的故宫的整体以及天安门直到永乐年间才开始修建。1417年,朱棣开始召见能工巧匠,计划修建“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当时的工匠模仿南京的承天门,建造了一座宏大的木牌坊,并在其上悬挂匾额。
承天门就是最初的天安门的原始雏形了。在建成一年后,也就是1421年,在皇帝的命令下,明朝的首都正式迁往北京。1456年,承天门经历了一场雷击导致的大火,当时该建筑被焚毁,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关注,承天门也就没有及时重建。直到1465年,才又有工匠重新领命重建了承天门。这次重建,工匠们把原来的建筑加以扩大,形式上也由开始简单的牌坊,改制成了宫殿的式样。这也奠定了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天安门的基本形式。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该门被毁,在来年又被重建。而它首次被命名为“天安门”,是在清朝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在当时的废墟上重新改建而成,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國”。之后在康熙年间,又经历了两次规模较大的修缮。然而,这座见证了几个朝代变迁的建筑,在1900年的时候被侵掠者炮轰并洗劫,饱受委屈。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天安门才再一次得到了整修。之后又因为种种原因,经历过数次的整修和重新粉刷,让这个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