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寒假,所有爸爸都度过了一个难得的亲子假期。

很多朋友以前忙于工作,觉得自己在陪孩子上一直有所亏欠,所以这次都牟足了劲准备好好补偿一下。不过现实却很残酷,还没过几天,网上就纷纷传出了受不了熊孩子的照片。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1)

来自网络

而且完全不是因为作业,即便简单地陪孩子玩,自己以为的父慈子孝,最后也都变成了鸡飞狗跳。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2)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3)

一个爸爸更是直言,过完这个假期,他再也不觉得妈妈吼孩子是小题大做了。

他说了一件小事:因为消毒的关系,他要求孩子穿上拖鞋,不要总是光着脚在地板上跑来跑去,结果说了无数多遍也没好使,最后差点跟孩子动手。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4)

说好了难得的亲子时光,父子关系不但没修复,自己的权威还受到了挑战,再过几天估计就要反目成仇了。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5)

想必很多朋友都这个感触吧?尤其是那些平时不太带孩子的家长,原来给孩子立规矩是这么不容易啊,哪怕是看起来很小很不起眼的事情。

立规矩没那么简单

孟子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对于孩子来说,从小建立规则意识确实重要。如果小时候没有规范自己行为的习惯,以后不仅自控力差,还有可能会干扰到其他人,这对一个人的社交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给孩子立规矩,帮助孩子认识规矩,健康地接纳规矩,是每一个家长都应该重视的责任,孩子需要爱,也需要规矩。

不过有些家长总是觉得,立规矩还不简单吗?小孩天生就该听大人的,就该乖乖遵守爸爸妈妈订立的规矩,按家长的要求做事天经地义。

可是,现实情况却是孩子根本不吃大人这一套。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对付大人的方式,如果感觉自己被束缚了,就会抵触,就会反抗,就会和大人对着干。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6)

不守规矩,是因为规矩本身有问题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遵守你立的规矩呢?

客观地说,有时候家长立的规矩确实有不合理的成份:

“吃饭不能剩”“穿衣要迅速”“走路要目视前方”“见到叔叔阿姨得打招呼”

大家可以自己观察一下,从早上起床到出门,我们至少要对孩子提出不下10条以上的规矩。

矛盾的是孩子的大脑还处于发展阶段,不能胜任多线程交叉做事。先不说总是被要求会产生厌烦的心情,只说大脑的能力就没法负担这么多的规矩。

  • 二是标准太高达不到。

据一项调查显示: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市区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市区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让很多孩子从小承受了过于苛刻的要求,这尤其表现在学习方面的规矩。

比如,五六岁的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也就在10~15分钟左右。而我们在制定学习规矩时,有多少人能够考虑这些因素呢?

  • 三是家长不能以身作则。

规矩看似是给孩子制定的,但孩子会不会认可,能不能执行却与家长的行为有很大关系。

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自己却天天在刷手机。类似这样的规矩,即便家长的心是好的,但孩子一定会抵触。

  • 四是凭心情定规矩,朝令夕改

有时候给孩子制定的规矩,并不是孩子不能遵守,而是父母心情变了或者心软了才导致失败。

比如看动画片儿,父母高兴时就可以多看一会儿,父母焦虑时提都不能提,这种不稳定性,也会让孩子对规矩产生轻视的态度。

这些都是孩子抵触规矩的原因。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7)

不守规矩,也有深层次心理原因

除了这些表面的原因,还有3个容易被忽视的深层次心理原因也需要重视,这些原因是长期形成的,改正起来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一个是孩子没学会考虑后果。

观察幼儿园的孩子会发现,有些孩子即便是老师订立的规矩他们也会不以为然,对于上课不能走动、按顺序排队等等都无法遵守。

这一方面有孩子本身心理发育不完全,自控能力有限的原因;另一方面也与家庭生活环境的教育有关。

习惯我行我素的孩子,大多数没有考虑行为后果的习惯,或者说,在家庭生活中他们并不用去承担后果。

这样的孩子习惯于让家长来给自己擦屁股,在主观上他们觉得自己不用为任何行为负责,行为自然百无禁忌。

还有些孩子的经历比较单纯,他们能够预见的后果与其他孩子想的不一样。就拿随意走动来说,他们预见不到这样会引起混乱,会打扰到别人。

总之,一些违规行为与孩子的内心没有考虑后果这个概念有关系。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8)

第二个原因是孩子较少体会心理约束。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物质极大丰裕的时代,虽说我们经常在网上看到有孩子会为了买东西而撒泼耍赖的新闻,但是如果你仔细回忆,其实现实里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与以前的孩子不同,现在一般的家庭都是6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小孩子喜欢吃的、喝的甚至玩具,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太大的经济负担。

从养育孩子的角度看,物质丰裕是个好事,但也带来一个问题。以前的孩子是靠客观条件不好得到了被限制的经验,而现在的孩子,如果大人不有意克制孩子的欲望,那孩子就很少能体验到被约束和被限制的感觉。

从而一旦受到制约,就不能接受,很难适应。这是孩子抵触规矩的另一个心理原因。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9)

第三个原因是孩子的“社会性参照”程度不够。

社会性参照”是有着婴幼儿精神医学世界第一人之称的罗伯特·埃姆德提出的,它是指婴幼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景中时,他们会参照身边成人的表情信息对环境做出反应和行动。

埃姆德认为,社会性参照发展出的情感和感性是人的社会性开始,也是人能够遵守社会规则的基础。

当一个一两岁的孩子能够扣上扣子时,如果家长此时立刻给予他称赞和关注,分享孩子的喜悦,那么这种愉快的心情就会成为孩子发展与其他人关系的良好基础。

社会性参照好的孩子更容易与他人互动,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矩。相反,经常受到漠视的孩子,言行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他人怎么要求,他们依然习惯于我行我素。

自然也就对别人制定的规矩不以为然。所以,想要孩子听话,小时得要多陪陪她才行。

上房揭瓦技巧口诀(三天不打上房揭瓦)(10)

提高规矩的成功率

以上就是影响孩子守规矩的各种原因,在生活中规矩无处不在,如果孩子执行的效果不好,可以对照着分析分析看哪里出了问题。

当然,立规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在思想上我们得有这个准备。

最后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在实操时的小技巧,帮助你提高立规矩的成功率。

一是立规矩不能随便开始,要做足准备。

很多家长都是在孩子犯错后,立刻制定规矩。比如晚上一看10点多了还没睡觉,马上脱口而出,以后每天都要9点前睡觉。

结果在其他影响因素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制定的规矩根本没法执行,久而久之,孩子对规矩也就毫无敬畏了。

正确的方式是不要随便开始制定规矩,哪怕孩子会因此暂时得逞,也要用理性的思维好好想想前因后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后,再找一个专门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制定。

二是立规矩是严肃的,但交流的姿态需要放低。

制定规矩,要在道理上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这么做,在这个前提下,表达时放低姿态。

首先在语气上要亲切平稳。这里尤其要避免两种情况:一个是语气过于严厉充满威胁。另一个是采用讨好的语气。这两种对话方式都会唤起孩子的情绪反应,不利于理性认识规矩。

其次,一定要与孩子面对面地交流,要有目光的接触。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有面对面的交流才能让孩子知道你的重视程度。

只顾着自己表达,不管孩子的反应就变成了传达,而传达同样容易引起孩子情绪上的抵抗,失去就事论事的理性氛围。

三是强化规矩在孩子心中的印象。

达成一致后,应该让孩子重复一遍新规矩。重复的好处是可以知道孩子到底有没有真的认可这个规矩,帮助我们评估孩子认可的程度。

孩子不能遵守规矩,有客观上的操作不当,也有主观上的长期缺位。调整好节奏,立规矩时多想想有没有失误的地方,相信你的话会越来越有分量。

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亲子教育研究会成员,用通俗语言普及育儿知识,关切儿童成长,解决育儿难题。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不迷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