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一个短视频在网上火了:

一名滁州市来安县汊河镇的小伙在家拍照,居然拍到了南京紫峰大厦。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1)

视频一出,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其实,这个皖东小镇距离南京不是一般的近。

有多近?距南京北站6公里,距南京江北新区11公里。

位于一省“边境”,远离省会,但离邻省省会非常近,这样的毗邻,曾经有些尴尬。

可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毗邻的距离优势,让汊河发展大为受益。

如今,这座小镇成功“逆袭”,从10平方公里的“小渔岛”,变为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苏A”们跑起“双城生活”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2)

△ 来安县汊河镇一景

9月3日,周六,在汊河镇临溪社区上班的南京人耿富乘坐公交车,10多分钟到达地铁林场站,然后乘南京地铁3号线回他在南京的家。

周一至周五在汊河上班,周末回南京,这是他跨越苏皖两省的“双城”生活。

“如果自己开车,就走汊河大桥,回南京也很方便。到明年,滁宁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城铁转地铁,那就更快了。半小时通勤圈给我们这些往返两地的人带来很大便利。”耿富说。

南京人为何选择到这个安徽小镇工作生活?

耿富说,前几年在南京做教育培训的时候,曾到汊河镇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发现,这里不仅环境好,发展也越来越快,交通又如此便捷,便果断在汊河买了房,今年年初通过考试成为汊河镇的社区专职工作者。

“太近、太方便了,在我一个江苏人看来,南京到汊河往返,压根就不像出省。”耿富打趣地说。

像耿富一样的南京人,在汊河还有不少。在汊河镇转一转就会发现:当地“苏A”牌照的车特别多。

当地人说,这些车主要么是在汊河生活的南京人;要么是在南京工作的汊河人,在南京上的车牌。但开“皖M”(滁州)车的,也不一定就是滁州人,还有南京人用的是滁州车牌。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3)

△ 汊河大桥

有人调侃说,在汊河,看车牌几乎猜不出来车主的户籍。

来安兴茂国际旅游度假区常务副总经理高秀奇,家住南京市玄武区高楼门,每天往返宁滁两地。

“现在是旅游旺季,常常要忙碌到半夜才能下班回家。”谈起汊河交通的变化,高秀奇感慨道。

“汊河大桥是自己每天上班的必经之地,之前的施工便桥,桥面坑坑洼洼,而且动不动就会堵车。新汊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只需要40分钟就能回家啦,放在两年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

站在横跨滁河、连接滁宁两地的汊河大桥上,桥这边、桥那边已没有什么分别,来往苏皖两地的车辆川流不息。

横贯汊河全境的滁宁城际铁路已全部完成铺轨,正在进行路面及几个站点的外观装饰,俯瞰下去,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向前……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4)

△ 建设中的宁滁城际铁路

“一轨三桥一中心”,是来安县汊河镇与南京江北新区共同构建的立体式多线融入通道。

其中,“一轨”是滁宁城际铁路,目前滁宁城际铁路来安段建设有序推进;

“三桥”中,汊河大桥全面通车,黑扎营大桥已完成招标,中李大桥正在开展招标前期工作;

“一中心”是来宁客运枢纽中心,正加快建设。目前。来安公交已延伸至南京地铁3号线林场站,来宁客运枢纽中心于年内投入使用。

去年9月16日以来,至南京林场地铁站的“来安-林场”N01和N01B路公交专线陆续开通,平均10分钟一班次,目前每天有5000多人乘坐专线实现两地通勤,实现来安至南京公交无缝对接。

打开门和“邻居”做生意

产在城中,城以产兴。

汊河的“逆袭”,不仅仅是靠“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更是因为走对了一条产业互补的路子。

产业如何互补?那就是找准特色产业,与“邻居”南京合作“做生意”。

9月2日,在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轰鸣,各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制城轨车辆配件订单。

“交通方便是我们最大的考量,此外,我们也看好产业园的集群效应。”该公司副总孙剑群说。

这曾经是一家南京的公司。2011年,公司看准来安县建设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机会,将公司从距离汊河20公里的南京顶山迁至汊河产业新城。

该公司转移至汊河后发展平稳,每年产值近亿元,两期项目均已投产,项目用地从50亩扩大到144亩。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5)

△ 安徽盛世高科轨道装备有限公司车间内的生产场面

目前,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已集聚了轨道交通装备企业138家,实现年产值35亿元,轨道交通产业7大部类168个主要部件中汊河可生产近百个,填补了安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空白,成为中车集团零部件重要生产加工基地。

同时,建设了安徽省轨道检测中心、轨道研究院等平台,助力产业发展。

“高铁、地铁上所能看见的,汊河均可生产”。园区已实现了这样的生产能力。

南京企业、南京高管、南京技能人才都聚集这里。汊河新城目前拥有投产工业企业318家,其中超过250家企业来自南京,汇聚了近5000名南京企业高管和技能人才。

企业来了,产业兴了,发展就快了。

在汊河镇,既能看到捷泰太阳能电池片、人民控股集团光电显示这样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恢弘铺陈,也能看到盛世高科、硕维轨道装备这样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企业抱团发展,还有碧桂园、华夏幸福、明发、金鹏这样的知名房企竞相逐鹿。

汊河镇党委书记程永政是当地人,在汊河工作了10多年时间,对汊河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

“从过去的小渔岛,到2006年金太阳装饰城的进驻,到2011年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下游企业整体搬迁来共建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再到如今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的快速建设、扩展,汊河的发展实现了从民间,到企业,到官方,到产业的深度融合,其发展势头也倒逼政府加快一体化步伐,让汊河趁势崛起。”程永政说。

快速的崛起,让汊河镇获得一系列“头衔”:省级专业集群镇、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轨道交通装备)、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等。

从政府干部,到普通百姓,当地人都懂得,汊河的崛起,借助的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

县医院坐诊的外省专家

9月2日,在位于来安县汊河镇的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医学中心副主任刘政医生正在坐诊。

“你胆囊切除了,一定要少吃大荤的食物,吃鸡蛋也要吃煮熟的,只吃蛋白,不要吃蛋黄……”

刘政一边看医学影像片,一边给汊河镇的刘大妈讲解注意事项。

长三角10个小镇(距南京6公里的安徽小镇)(6)

△ 来自南京的专家在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坐诊

来安县二院,也有另一个名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分院”。这意味着,当地老百姓不用跨省看病,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城市的医疗资源。

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有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京江北人民医院、南京胸科医院的专家在这里坐诊,并手把手指导当地医生提高诊疗水平。

医疗一体化,对于当地医疗水平的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2018年,刘政到汊河镇坐诊的时候,医院消化道癌早期诊疗还没有起步,空有一台内窥镜,却没有人会使用。

刘政一点点教当地的医生使用内窥镜、早期诊断,示范做消化道黏膜剥离手术,并开展讲座、带年轻医生到南京学习。

两年之后,当地医生诊疗技术大大提高,并可以上手做大型手术。

“如今,我们医院每个月都有3台左右消化道黏膜剥离手术,早诊率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让大多数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来安县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何帮耀说。

目前,汊河镇与江苏省人民医院等6家医院共建11个重点专家工作室,来安二院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6631家医疗机构实现医保跨省结算。

文字:罗宝 王弘毅

图片:罗宝 吕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