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人间:每天10分钟,读懂1本好书,点击文章右边的「关注」,一起成长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1)

大家好呀~

今天,我们继续来读「儒家经典」,四书里的《论语》

01.孔子对饮食的讲究:规规矩矩,方方正正。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

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第十》

这段话讲的是孔子的饮食讲究。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是粮食,一般指的是主食;脍,是肉类。

一般人以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说要吃得讲究,吃得好,但孔子这里说的其实是吃下去的食物要利于肠道的消化吸收,对身体起到健康增益的效果。

具体表现为孔子的「八不食」,和「三少食」。

八不食:

  1. 食饐(yi,4声)而餲(ai,4声),鱼馁而肉败,食物经久变味,鱼肉腐败了,不吃;
  2. 色恶,食物颜色变了,不吃;
  3. 臭恶,食物变味了,不吃;
  4. 失饪,没煮熟的,不吃;
  5. 不时,时间不对的,不吃;
  6. 割不正,肉切不正的,不吃;
  7. 不得其酱,不同食物配不同的酱,没有酱的,不吃;
  8. 沽酒市脯,街市上买来的酒或肉,可能有细菌,不吃。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2)

三少食:

  1.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吃肉虽好,但多了不消化,要少吃;
  2. 唯酒无量,不及乱,大家在一起喝酒,本是一件开心事,但为了避免酒后失仪,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要少喝;
  3. 不撤姜食,姜虽然能除秽恶(腥味),但可能是因为对身体不好,孔子吃得少。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3)

你看看这饮食,是多么的讲究。孔子能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活到73,其实还是有原因的~

02.斋戒时的规矩

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孔子日常饮食习惯。

接下来,我们再来一起看看孔子在斋戒时的规矩。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论语·乡党第十》

齐,同斋,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之后穿明衣,干净整洁的衣服,布做的。

斋必变食,饮食也要与以往有所不同,不喝酒,不吃荤,淡泊以致其诚。

居必迁坐,迁坐,是换地方居住,以前与妻室同住,到了斋戒的时候要搬到另一间房里去单独居住,以示对神的尊重。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4)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语。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论语·乡党第十》

然后,是对祭品的要求。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公祭时分得的是食物,当天就要分赐出去,不可过夜,家里祭祀用的肉,不要超过三天。

天子诸侯将祭祀过的肉,分给臣子,是对于臣子的恩赐,但是由于古代没有保鲜科技,肉都是现屠现宰的,放久了就吃不得了。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5)

食不语。

吃饭的时候不要吃饭,是儒家很看重的一个规矩,里面共三层含义,分别是:

  1. 专心,吃饭时就吃饭,不要想别的;
  2. 对食物,对劳动者,对上天的敬;
  3. 细嚼慢咽,体会食物的美味,也能更好地消化吸收。

寝不语。

与之类似的,是睡觉时也不要说话。

睡觉以前平心静气,不说事,不想事,以免把自己给弄兴奋了,又睡不着,或是睡前思虑过多,影响了睡眠质量。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6)

我们现在很多人是睡前刷手机,越刷越兴奋,以至于不想睡,睡不好,这些都是要注意的。

虽蔬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论语·乡党第十》

这里的「瓜祭」是什么呢?按照朱熹的注解,可能是笔误。因为「瓜」与「必」的篆体相近,所以可能是「必祭」。

若是按照「必祭」来理解,孔子吃饭,哪怕是蔬食菜羹这些简单的食物,也要在饭前先祭祀一下,类似于现在的基督徒会在饭前祷告,感谢主赐予我们食物一样。

只不过,孔子这里祭祀的不是神,而是我们的祖先,教会我们种植、养殖、烹饪食物的人。

孔子倡导的饮食养生(孔子的养生之道)(7)

以上,便是今天的内容。

下一篇里,灵遥将继续为你带来《论语·乡党第十》的共读。

敬请期待吧~

注: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文 | 武灵遥,一位践行着「日读书一本,日更文一篇」的职业读书人,更多好书拆解详见个人公众号:书语人间(syrjj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