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虽说身上淌着王家血脉,但经不住年代久远,祖先从王到侯,再到王莽时被废封国,又从太守降到都尉,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已经只剩下小小县令职位更惨的是,刘钦寿命不长,英年早逝刘秀三兄弟成了孤儿,被叔叔刘良培养长大,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身为领导必知的十个度 也就能把领导看个七七八八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身为领导必知的十个度 也就能把领导看个七七八八了
东汉光武帝刘秀,是长沙定王刘发的后代,虽说身上淌着王家血脉,但经不住年代久远,祖先从王到侯,再到王莽时被废封国,又从太守降到都尉,到了刘秀父亲刘钦这一代,已经只剩下小小县令职位。更惨的是,刘钦寿命不长,英年早逝。刘秀三兄弟成了孤儿,被叔叔刘良培养长大。
这样看,刘秀名义上是王族,实际上就是草根,缺爹少娘、务农为生、无钱无势。他还是出了名的老实人,最擅长耕田犁地种庄稼(性勤稼穑),史书上的评价是“谨厚”二字。
公元22年,刘秀的大哥刘縯带头起兵,反抗新莽政权。因为战功赫赫、声名远扬,遭到义军内部其他派系仇视,最终被废物软蛋更始帝杀害。
俗话说,长兄为父,何苦刘家三兄弟还是孤儿,刘秀对刘縯的感情可想而知。但因为力量弱小、寄人篱下,刘秀选择了彻底认怂。
他主动从外地赶回请罪,为避嫌不与任何人私下打交道,既不戴孝、也不忌口,该吃吃、该喝喝,逗闷子、讲段子跟以前没什么两样,像个傻不愣登的老司机。
这是刘秀人生中第一大“忍”,忍的是杀兄之恨、锥心之痛。
也正是靠这次隐忍,刘秀躲过了更始帝的猜疑,最终熬来了自立门户的机会。更始帝任命他为大司马,持节北渡,统一黄河以北广大地区。飞禽出笼、猛虎下山,哪还有走回头路的道理?刘秀一路征战、扩充人马,很快就在群雄中崭露头角。
公元24年,刘秀带兵进逼邯郸,直指王郎政权中心。大军猛攻20多天,终于在五月初一这天,借助王郎身边人叛变打开城门,攻入城内,斩杀王郎。
这是刘秀取得的重大胜利。按理说该高兴,可刘秀实在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呢?因为在王郎这里起货大量奏章、书信,都是刘秀手下干部群众写来的,意思也出奇一致,无非是吹捧王郎、表示衷心,捎带着还有唱衰刘秀,甚至贬低辱骂的言论。
也不难理解,当时刘秀只是更始政权旗下打工仔,饥一顿饱一顿,胜仗打过,败仗也不少,好几次全军覆没差一丝丝就被人当场砍死。自己小命都朝不保夕,在王郎政权面前,更谈不上必胜的把握。邯郸决战之前,刘秀和更始帝的其他部队合围巨鹿,一个多月都打不下来。这种情况下,难免人心浮动、各寻退路。
昨天咱们刚讲过,领导最缺什么?不是缺钱,而是缺安全感。大小领导无不强调忠诚和服从,对不忠诚、不老实的人绝对不手软。按照这个思路,这几千个吃里扒外的烂货,肯定要砍脑袋了。不杀这帮人,怎么以儆效尤?以后看事不好,都三心二意想溜?门也没有啊。
出人意料的是,刘秀大手一挥,这些玩意儿我没工夫看,都给烧了吧,目的是啥呢?刘秀说了6个字:
“令反侧子自安”,让那些吓得睡不着觉的人安心吧。
你们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宽宏大量都不再追究了。今后你们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死心塌地跟我干。干好了,照样升官发财有肉吃!
这是刘秀第二大“忍”,忍的是下属背叛、人心惟危。
在知识星球我也常说,得饶人处且饶人。越是你处在顺风,越是手里捏着别人的把柄,越要以和为贵、留人生路。这不是什么道德高调,而是基本生存法则和进取之道。或许有个别人会恩将仇报,但你赢得的是人心和公义,赢得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加倍忠诚。想不明白这个道理,永远做不成什么像样的大事。
随着羽翼渐丰,手下人开始劝刘秀登基当皇帝。
部队里有个叫朱祜的人对刘秀说,“长安政乱,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大乱,领导你长得这么奇怪,一看就是当皇帝的样儿,这是天命所归啊,别客气啦。
刘秀听完变色,马上喊人:
快把刺奸将军请来,把这人抓起来!
后来,河南南阳老乡马武带头上奏:
领导您虽然一贯谦虚退让,但不能不考虑江山社稷啊。建议您先登大宝,后面再考虑一统天下。要不然谁是贼寇、谁是正统都搞不清楚,这仗还怎么打?
刘秀一脸震惊:你咋说这话来,可是要砍你滴脑袋!
过了一段时间,大伙儿继续劝。三番五次,领导还是不答应。
众位将领正泄气呢,耿纯同志站出来了。他没那么多大道理,直接讲实在的:
领导啊,这么多人撇家舍业,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你干,图个啥?无非是攀龙附凤、成就个人志向啊。你一天不登基,大家跟着都没法占便宜。时间长了,我就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哪天大家看辛辛苦苦没盼头了,散伙了再想聚起来可就难了。(恐士大夫望绝技穷,则有去归之思)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刘秀再推辞也不合适,话锋一变:
吾将思之(我会好好考虑的)。
但也没有立即登基,而是召见亲信冯异,“问四方动静”,经过综合研判,认定“更始必败,宗庙之忧在大王,宜从众议”。而且借一名叫强华的儒生献《赤伏符》,充分营造登基的政治舆论和神秘氛围,这才最终登上皇位。
这是刘秀的第三大“忍”,忍的是皇位诱惑、众人吹捧。
后代人看来,会觉得太假了,这不就是装模作样演戏吗?其实,人生如戏、全靠演技,不在于演戏的真与假,而在于你能不能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诱惑。
比如换做你是刘秀,想想自己出身皇族,战功赫赫,如今兵强马壮、割据一方,连刘玄这种草包、王郎这种算命先生冒牌货都称帝了,咱当个皇帝岂不是名正言顺?
说实在的,谁不想当皇帝?刘秀起兵造反图个啥,当皇帝就是终极追求了。可他头脑是清醒的,这时候必须要忍。
其一,树大招风。当时虽然王莽已死,但群雄割据、各有其主,更始政权和赤眉军力量都很强大,谁先出头,就可能被对手集火,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其二,道义为先。西汉虽然腐败灭亡,但人心思旧,对汉室颇为敬重和怀念。刘秀身为皇家之后,如果这时候急于登基,很容易给人留下争名逐利、抢占皇位的印象,与自己一贯树立的人设相悖,政治上会陷入被动。
其三,局势不明。称帝是重大战略选择,如果只凭手下几张嘴忽悠,就贸然做决定,显然不靠谱。所以刘秀忍住诱惑,“问四方动静”,与亲信人通盘考虑天下局势,对各方进行力量对比和战略预判,最后才得出“宜从众议”的决策。
看起来是欲擒故纵的变戏法,实际是深谋远虑的大棋局啊。
放在今天的职场,道理也是大同小异,“忍”字当先,是各级领导稳定大局、凝聚人心、防止栽跟头的不二法门,更是草根年轻人自保、攀升的制胜之道。
大家看,但凡有水平的领导,哪有大嘴巴?话越少越好,想不清、看不透的,从不轻易开口。可说可不说的,坚决不说或少说。这种作风,可不只是什么严谨务实,而是树立和维护领导权威的关键。忍不住口舌之快,只能给自己处处挖坑埋雷,在残酷的职场环境里怎么生存?
抓业务、带团队也是一样,有些问题看破不说破,坐等时机;有些人欲擒故纵,由他嚣张几天再说;有些不满意,也要藏在心里,切忌意气用事、情绪化决策。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就是最牛逼的格局、就是大局观。
从草根年轻人的角度看,道理也是一样的。
我常说,身处食物链最底层,不忍耐你还有什么选择?发飙容易,使性子、甩脸子、找别扭都容易,可闹完了一地鸡毛,谁来承担后果?难道每一次职场难题,都要靠甩手跳槽解决吗?你有多少机会可以浪费?更别说体制内线性发育,一旦标签贴上,再想拜托可就难了。你想在二十来岁、三十来岁,就提前步入被淘汰、被忽视的退休队列?
忍字头上一把刀,忍起来可不容易。如果你不能从头脑中真正意识到“忍”的意义和必要性,稍有不如意就“忍不住”“憋不住”“坐不住”“熬不住”,那我就只能一声叹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