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推荐一部电影《1942》,影片以1942年河南大旱,千百万民众离乡背井、外出逃荒的历史事件。

与1942相关的电影(影片推荐1942)(1)

《1942》影片海报

该片分两条线索展开叙述:一条是逃荒路上的民众,主要以老东家范殿元和佃户瞎鹿两个家庭为核心;另一条是国民党政府,他们的冷漠和腐败、他们对人民的蔑视推动和加深了这场灾难。

与1942相关的电影(影片推荐1942)(2)

《1942》影片海报

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着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下来,可是到了陕西,自己的亲人全死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老东家此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老东家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爹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别哭了,小姑娘对老东家说她并不是哭她爹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要小姑娘叫自己一声爷。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于是,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1942》电影片段


事件背景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饥荒之一。这场大饥荒的范围还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安徽。

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大约150万人死于饥饿和饥荒引起的疾病,另有约300万人逃离河南。

与1942相关的电影(影片推荐1942)(3)

相对《河南省政府救灾工作总报告》,张光嗣的统计数据显然要更为可信。但张氏的数据具体如何得来,目下也并不清楚。不过,在某些具体县的死亡数据上,张氏的数字似乎是各种有来源的数据中最大的。譬如许昌县,张氏的调查数据是18万余人;曾任三青团许昌分团干事长的杨却俗先生则回忆称:“灾后,政府作了人口调查,除去死亡和逃亡,加上返回故乡的,仅有28万多,也就是比灾前少了13万多的人口”;而据建国后1953年许昌县计划统计科的资料,许昌当年饿死的人数则只有4.3万。数据如此之多,相差如此之悬殊,1942年大饥荒河南的死亡人数,仍是一个谜。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