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时,天还没亮,徐达忠一家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和面、蒸面、切面、分装……,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永昌酿皮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永昌酿皮子(一碗酿皮34)

永昌酿皮子

凌晨4时,天还没亮,徐达忠一家忙碌的一天开始了:和面、蒸面、切面、分装……

早上8时,徐达忠载着"打"出的100来斤酿皮出发了,直到上午11时卖完才回家。这样的生活,徐达忠已经过了6年,虽然辛苦,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徐达忠夫妇原本在上海打工,2013年10月,父亲罹患胃癌,为照顾父亲,他们回到家乡——兰州新区中川镇元山村。那时,他们只能靠在工地上卖饮料和零食维持生计。然而,祸不单行,父亲又查出结肠癌,两次手术,近20万元的治疗费用,几乎掏空了徐达忠的家底儿。

2014年1月,新区税务局成为元山村对口帮扶责任单位。徐达忠一家被纳入低保救助范围,每人每月250多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让这个家庭得以喘息,夫妻俩开始考虑做点小生意。

卖酿皮的念头来自妻子王裕英。徐达忠夫妇开始尝试制作酿皮销售。他们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流动经营。徐达忠说,虽然模式粗陋,却让他们看见了摆脱困境的曙光。

为了有稳定的客户,需要扩大规模。在各方协调下,徐达忠获批5万元精准扶贫免息贷款。他专程到宝鸡学习酿皮制作工艺,回家后又升级设备,用纯电动机器取代传统工具,效率大幅提高,销售规模逐步扩大,徐达忠也顺利成为个体工商户。

慢慢地生意好了起来,有时日营业额可达1000元,徐达忠不仅还清了贷款,生活条件也大幅提升。"现在,年收入差不多有十来万"。徐达忠说。

2014年,在推动精准扶贫政策落地的过程中,元山村包括徐达忠一家在内的25户被纳入精准帮扶范围,全部建档立卡。新区税务局25名干部与元山村贫困户结对,逐户走访,摸清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政策。

6年时间里,新区税务局帮助元山村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住房安全等生活保障全覆盖,协助34人办理社保卡,24人办理慢性病门诊卡,10人办理残疾证。

2019年,新区税务局对口帮扶的史喇口村、元山村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

村庄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道路硬化拓宽、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更体现在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6年来,新区税务局累计投入435万余元,建设37个项目,为村民建起了广场、运动场、党员活动室、图书室、乡村舞台,大伙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并且给孩子们送书包文具,送煤炭保障师生温暖过冬;联合举办新春联欢晚会、"三八"妇女节活动、篮球友谊赛,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我现在开始学习高科技了",徐达忠说。他目前不仅能熟练使用电脑,还会在朋友圈发布营业信息,稳定客户;上传短视频,扩大影响。徐达忠告诉记者,新区的酿皮市场还有很大空间,下一步,要向企业化经营转型,不仅满足市场需求,还能帮助解决村里的就业问题,与村民一起奔小康。(中国甘肃网记者 李佳丽 通讯员 谢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