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之“月”、“夕”124(上)|和月一样的是夕,而非肉

上文我们谈到了“月”的甲文及金文之演变,本文将继续解释“月”及其相关,以及本为同一字的“夕”字。

在《说文》中,将“月”解释为“阙也”,“阙”通缺,意思为“亏缺”,并且说月亮是太(古代太、大经常混用)阴的精华,象不满之形。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1)

月——说文小篆

徐灏在其《说文解字注笺》中解释,月“象上下弦之形”,表示太阳的“日”象“圜形”,所以“月”要“象阙”,而小篆这样写是为了字形好看。

结合前文,到了小篆时期,“肉”和“月”基本就一致了,以至于很多其实从“肉”的字都被误接为从“月”,但也有真正从“月”的字,我大致翻了一下,“月”做偏旁时写法基本有两类: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2)

从“月”的字形

“月”在右侧时,写法如“朔”,有点承袭金文的写法,只是下面拉长,符合小篆的字形;而“月”在左侧时,写法如“朖”,即今天的“朗”字。

而从“月”(非“肉”)的字,是真的与月亮有关,这就要说到古代历法:从“岁”和“年”说起——它们在古代并不相同。

岁:以节气为循环,例如从冬至到冬至,即为一岁,是一个太阳年,为365.25天,被称为阳历;

年:以月相变化的十二个月为周期,例如从正月初一再到正月初一,为一年,只有354天,被称为阴历。

二者时间不同,古人便用闰月来调节,并和自然季节大致配合,所以中国人使用的历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即现在说的“农历”,有时也把“农历”称为“阴历”。

月:月亮的盈亏周期为一个月,每月又按十天分为上中下三旬,始日为朔,末日为晦,十五为望。“朔”和“望”都是从“月”的。当然,字源后期再说,至少演变到许慎的年代,这两个字都与“月亮”有关。

此外,初七或初八为上弦,二十二或二十三为下弦。

“月”和“肉”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但和“夕”却联系紧密,因为二者本为一字。

和“月”字刚好相反,“夕”字在甲骨文的一到四期里面都是有“点”或“竖”的,方向也是两侧都有,也是象半月之形,学者认为是“月”之本字。既然这样,我理解应该是先有“夕”,再有“月”。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3)

夕——甲骨文(一到四期)

而到了五期时,“夕”字中间又不加点,以和“月”字区别,但卜辞中二者也会混用,以意思相区别。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4)

夕——甲骨文(五期)

“夕”的金文字形较少,反倒像最初的“月牙”,中间是不加点的。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5)

夕——金文

《说文》中解释“夕”的意思为“莫也”,“莫”字前面我们说过,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或者看到过那篇文章,就是一副“日落林中、倦鸟归巢”的画面,只不过后面用“暮”来表示这个含义,所以“夕”的意思就是傍晚,以月字现出一半来表意。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6)

夕——说文小篆

文章的最后,我把肉、月和夕这三个易混的字分别按甲文、金文(甲金字形较多,挑选特点突出款)和篆文放在一起,以便大家比较其中异同。

汉字最不常见的一个字 有趣的汉字之月(7)

肉、月、夕之甲文、金文、篆文比较

参考:

1.肉:有趣的汉字之“肉”123|以后别再说这些字的偏旁是“月”了

2.莫:有趣的汉字之“慕”109|屮、艸、茻都是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