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

  看罢了四等人的“种马”,再看看空军(一等人)和海军(二等人)的型号。  美国空军的CH-53系列主要是专用的特种作战型,分别是绰号“快乐绿巨人”的HH-53B、HH-53C,绰号“铺路微光”的HH-53H、MH-53J、MH-53M。他们都有一根长长的空中受油管。  HH-53B是以CH-53A为基础的改进型,1967年首飞。同CH-53A相比,它在机身两侧加装了两个副油箱,机首处加装了一个空中受油管,还在机身两侧装了粗杆形状的天线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2)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3)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4)

  1975年它们加装了“铺路微光”Ⅱ(Pave Low Ⅱ)系统组件(主要是夜视仪等传感器),就变成了YHH-53H“铺路微光”Ⅱ

  HH-53C是HH-53B的改进型,1968年开始服役,最明显的外形区别是取消了机身两侧的两组天线。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5)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6)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7)

  在加装“铺路微光”Ⅱ系统组件之后,它们就成了HH-53H“铺路微光”Ⅲ,之前的YHH-53H也升级到了HH-53H的标准,在1979至1980年期间交付服役。  除了特种作战的MH-53,美国空军也有只管运输的CH-53,那就是CH-53C“超级绿巨人”,和HH-53C的血缘关系最近,二者涂装一致,明显的区别就是它没有空中受油管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8)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9)

  MH-53J“铺路微光”Ⅲ于1980年服役,是HH-53H加装“铺路微光”Ⅲ系统组件之后的型号。这套组件包括红外干扰机、地形跟踪/回避雷达、雷达告警接收机、电子对抗天线、红外成像装置和红外探照灯等设备。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0)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1)

  MH-53J最明显的识别特征在机鼻,有一部地形跟踪/回避雷达。

  MH-53M“铺路微光”Ⅳ于1998年服役,是以MH-53J为基础加装“铺路微光”Ⅳ系统组件,增加了交互式防御航空电子系统(IDAS)/多任务高级战术终端(MATT)等设备。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2)

  它与MH-53J的外形区别很小,稍微明显一点的区别是机身左侧后上方多出了几根天线。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3)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4)

  美国海军的H-53系列,不是CH、MH,而是RH,不叫“种马”叫“海龙”,负责执行反潜扫雷任务。  RH-53A于1971年开始服役。同CH-53A相比,唯一的区别就是机首多了两根“胡子”一样的突出物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5)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6)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7)

  RH-53D在1973年开始装备,外形同HH-53系列类似,都是机首多了一根受油管,两侧各有一个副油箱。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8)

  RH-53D同HH-53C的唯一区别是左侧的舷窗只有3个,而HH-53有4个。另外的区别就是看二者的涂装,HH-53通常都是林地迷彩活着绿色涂装,而RH-53D则是海军的深色涂装。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19)

  MH-53E是1986年开始装备的型号,其最明显的识别特征就是两侧的起落架舱非常肥大,比开头那个CH-53K“种马王”的还高,侧面看也更类似机翼剖面。机首的两根“胡须”和受油管也是其识别特征。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20)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21)

  至于“种马”系列的非美国用户,我们先不急。毕竟德国和以色列的“种马王”还没到货,等他们拆箱了我们再盘。

投稿邮箱:bqzs@cos.org.cn

米35武装直升机介绍(种马的巨人)(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