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杨万里,江西吉水人,晚于范成大一年出生,与范成大同年考取进士。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及尤褒同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也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是一位爱国诗人,与陆游一样力主积极备战,收复失地。但是他的政治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于是愤而离职,隐居乡里。后来南宋权臣韩侂胄专权,并且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冒险北伐,杨万里得知消息后痛恨韩侂胄误国误民,最终忧愤而死。

小池的美妙意境(初夏池塘边宛若童话之境)(1)

(江西吉水,杨万里故园)

泉眼,泉的出水口。尖尖角,荷叶初长时叶子紧紧地裹在一起,像尖尖的角。

泉眼处向外不断地流出细细的泉水,悄无声息,仿佛百般珍惜这清冽而甘甜的细流。水流流向的地方,是一处小小的池塘,阳光将斑驳的树阴投射在宁静的水面,这晴天里柔美的景致多么惹人喜爱。那荷叶从水下悄然探出身子,把浅绿色的尖嫩的细角柔弱地朝上举着,蜻蜓仿佛已经嗅到了那青涩的略带芳香的气息,早早地飞过来,似停非停地落在亭亭的叶子上,叶茎不禁颤动起来,却也不曾在水面荡起丝丝的涟漪。

小池的美妙意境(初夏池塘边宛若童话之境)(2)

这首诗前两小句,通过“惜”“爱”二字毫不掩饰泉眼对水流的怜惜,树阴对池塘景致的喜爱,自然也流露出诗人的珍爱之情。然后在三四小句,故意将这般细腻的情感收藏起来,通过“才”“早”二字的对应,写出小荷初长的清新可喜以及蜻蜓对小荷的亲昵之感。诗歌里始终飘动着活泼轻灵的气韵,透逸出初夏池塘边宛若童话境界般的细妙精巧。

诗中的入声字有:惜、立。这首诗押“尤”韵,这个韵幽婉小巧,与本诗的所体现的玲珑精致的风格相合。

(《小池》入选部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本文是小语教材百首古诗系列解读之一,敬请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