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成都车展按下了暂停键,但这几天围绕着行业呈现出来的最新变化,还是引发人们热议。比起往年,今年两个新能源展馆的热闹景象,已经充分说明了车市的发展趋势及市场接受度。尤其是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纷纷加入混动车型战局,“混”战升级,再次挑起新能源最佳解决方案的技术路线之争。

自主品牌“混动”迎来大爆发

今年成都车展上,可以说是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的又一爆发。比亚迪DM-i、长城柠檬DHT、吉利雷神Hi·X、奇瑞鲲鹏DHT、长安iDD、广汽GMC 2.0、东风马赫MHD等纷纷加入“混动”战局。

其中,最高调的莫过于广汽传祺,该品牌旗下的影酷混动版、影豹混动版、新一代M8豪华 MPV混动版组成声势浩大的混动家族,并正式公布了旗下钜浪混动技术的最新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突破44.14%。据了解,广汽传祺承接广汽集团电气化战略,正式向新能源科技公司转型,全力推进HEV和PHEV混动技术的落地。和其他国内车企不同,他们采取的是双混动技术路线,并实现了全序列混动车型,覆盖轿车/SUV/MPV领域。

新能源各种技术路线全面发展(新能源技术路线再起争端)(1)

作为抢先“断油”的传统车企,比亚迪护卫舰07定位为“大五座超混SUV”,搭载了自家超级混动技术,同时提供DM-i与DM-p两种动力架构。长安欧尚Z6蓝鲸iDD,搭载的插电混动系统是由蓝鲸NE1.5T混动专用发动机、蓝鲸三离合电驱变速器、大容量PHEV电池以及iDD智慧控制系统四个部分组成。魏牌发布了摩卡DHT-PHEV 激光雷达版,就连坦克品牌也展示了 " 越野 新能源 " 技术路线以及越野超级混动架构,并带来基于越野超级混动架构打造的两款量产版混动车型坦克300 HEV和坦克500 PHEV。

哈弗H6超级混动DHT和哈弗H-DOG所领衔的 " 新能源家族 " ,车展前已经亮相。奇瑞也宣布全球首发 " 新能源混动技术品牌 i-DP 智能混动架构 ",还有荣威品牌基于 " 珠峰 " 架构打造的第三代荣威 RX5/ 超混 eRX5。

合资品牌争取再刷存在感

不仅自主品牌在混动车型上动作频繁,本身就深耕混动技术的主流合资品牌,也在本次成都车展“混”战中刷一波存在感。

本田“e:HEV强电智混”最新技术——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于成都车展正式发布,并首次搭载于东风Honda第十一代思域。广汽本田虽然没有选择在成都车展上市战略新品ZR-V致在,但已经明确要通过致在e:HEV在未来强势提升广汽本田e:HEV联盟的竞争实力,使其混动矩阵扩充至五款车型,包括:致在e:HEV、皓影e:HEV,雅阁e:HEV、凌派e:HEV,以及奥德赛e:HEV,从而让该品牌成为国内“电驱混动”路线车型最多、排量最全、覆盖细分市场最广的企业。

【观察】

插电式or增程式,争议仍然存在

数据显示,今年1-7月,插电混动汽车产销量分别同比增长1.9倍和1.7倍。有业内人士称,纯电动车型的续航里程和充电焦虑,以及燃油车的用车成本仍然让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使到混合动力车型有足够的市场需求及发展空间。不过,关于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哪个是更佳方案,车企之间还是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

理想汽车CEO李想坚称,长期来说,增程式对于SUV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而理想要做的,就是在增程效率方面不断提升。华为余承东同样支持增程式解决方案,在他看来,目前充电桩的完善与普及还需要时间。因此,增程模式是目前最适合的新能源车模式。大众汽车则坚决反对增程式技术路线,他们的高层人士认为,增程式电动车没有想象中那么环保,已经是一种过时技术,发展潜力不大。长城魏牌CEO李瑞峰也多次表示,增程式混动门槛较低,技术落后是行业共识,其本质是“串联式插电混动”。

有业内人士表示,增程式混动技术,由于结构比较简单,可以缩短研发周期,便于车企新品牌快速推产品,抢占市场份额。相比之下,插混研发周期较长,需要多年的技术积累。两者之间互有优缺点。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