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版笔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版笔记(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电子版笔记


第四单元 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

1.在我国,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上的公民为成年人。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未成年人超过我国人口数量的(1/5)。

2.很多法律规定都涉及具体(年龄)的节点,不同(年龄)阶段在法律上具有不同的意义。有些法律规定(达到)一定的年龄才享有相应的权利,承担相应的义务或责任。

3.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法律保障,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议题。我国制定了专门的法律,以更有效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义务教育关乎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制定的法律,于(1986)年通过,经2006年和2015年两次修正。强调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理念,关注(弱势)群体的受教育问题是这部法律的重要特点。

7.近年来,我国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这些事情在拷问道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未成年人(权利保护)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

8.(《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各项合法权利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1)年通过,经过两次修正,明确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该法为促进为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法律保障,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和爱护。

9.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体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国家各司其职,才能全方位保护未成年人。

10.从世界范围观察,青少年犯罪已经呈现出(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的特点。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在于集合全社会力量,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为未成年人,要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知法、(守法),铭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而制定的法律。这部法律于(1999)年通过,2012年修正。该法明确了各级教育、行政、司法部门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家庭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教育、防范和矫治等职责。

12.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为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我国,(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在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都给予了许多特别关怀。国际社会也一直致力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3.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未成年人生活、成长的主要场所。父母作为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管教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作为未成年人,应听从父母的教导,(孝敬)父母。子女在成年后,还有(瞻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14.父母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以健康思想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法治社会,不得实施家庭暴力。

15.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将遏制家庭暴力纳入法律程序。我国于(2015)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16)年(3)月正式施行,该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都属于(家庭暴力)。

16.一个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态度,可以反映它的文明程度。全社会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在此过程中,一些人选择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家乡交由他人监护照料,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儿童出现。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农村留守儿童受到侵害的事件,引起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的广泛关注。

18.关爱和保护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关系到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也关系到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9.为了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处罚侵害未成年人的违法行为,我国制定了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并在其他一些法律中规定了保护未成年人的(特别)条款。同时,作为公民,未成年人的一般权利也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权利。

20.公民享有(人身)权、(财产)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教育)权以及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项权利。(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各部门法,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对公民的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在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应当运用相应的(法律)维护自身权利。

2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还体现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方面:通过对实施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及时(教育)、(矫治),将未成年人与可能诱发犯罪的环境(隔离)开来,以保护其健康成长。

22.(法律)是保护我们权利的最有效、最有力的手段。当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当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反法方式维权。“运用法律维权益,以暴制暴不可取。”同时,权力的行使和保护也有边界。权利人应当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和保护权利,而不能超越法律范围滥用权利,超越法律的诉求得不到法律的支持。

23.法律既(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一方面,在我们权利受到侵害时,需要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

24.在校园生活中,同学们之间相处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愉快时光,但有时也会出现不和睦的音符,如孤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恃强凌弱)、(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网上传播谣言等网络欺凌行为也越来越多。这些欺凌行为不仅严重(侵害)了他人的权利,(危害)到我们的身心健康,也破坏了和谐有序的校园生活。

25.我们应该勇敢地对欺凌行为说“不”。对于校园欺凌行为,我们可以向(有关国家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美好的校园生活。

26.针对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问题,2016年11月,教育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向校园欺凌和暴力“亮剑”。

27.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摸。一旦有人侵犯我们的身体,应当设法尽快(远离)并告知(父母)和(老师)。我们应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28.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及时将情况告诉(家长)或(老师),寻求(法律)专业人员的帮助,向(有关部门)寻求保护,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29.未成年人在维护自身权利时,应要学会(保护)自己。当遭遇侵害时,应当(冷静)应对,尽量避免危险,设法逃离现场,及时(报警)求助,以保证自身安全。

30.依法维权要靠证据,一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可以成为证据,例如(合同)、书信、(指纹)、(录音)、电子邮件、(证人证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