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文案 鼓励奖作品鉴赏(1)

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文案 鼓励奖作品鉴赏(2)

开卷有益 以史为鉴

叶 栎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我的座佑铭。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使人善辩”。但这么多类型中我最喜欢品读史书。点一盏明灯,品一壶茗茶,握一卷史书,在醉人的茶香中,穿梭在那悠远的年代,尽览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与风华。

一、莫自负、要谦逊

读史可以明志,历史告诉我们:莫自负,要谦逊。西楚霸王项羽乃拔山盖世之雄,叱咤风云,横扫千军,为何最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因为自负,其自以为“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其自负为天下的霸王,自觉无颜面见江东父老乡亲而自刎。而刘邦正是少了一份自负的心,他从小能体恤民生,因此受百姓尊崇。“自负”二字,让一代英雄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关羽大意失荆州、马谡大意失街亭等等,也皆因“自负”而致“骄兵必败”。

常言道:“满招损,谦受益”。《道德经》也曰:“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这些都告诫我们做人莫自负,要谦逊。这些道理放在今天也依然是至理名言,照样受用。骄傲自负会蒙蔽人正常的判断能力,使人产生麻痹大意思想。“骄”和“谦”这两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带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论在学习时还是工作时,骄傲自满往往是失败的前提,而谦虚则是进步成功的基础。读书亦是如此,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论何时,都要勤学习、勤读书,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并且做到不骄傲,如此才会不断受益、不断积累、不断成功。

二、莫贪腐、淡名利

读史可以明操守,历史告诫我们:莫贪腐、淡名利。甄完是明初新昌县镜岭镇岩泉村人,从小出生贫寒,喜欢读书,一言一行,都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后考中进士,多次担任地方高官,负责赈灾平叛,治理河道,从政四十余年间,扶颠持危,多所建树,勤于国事,体恤百姓,功烈昭炳。明朝景泰皇帝感动其住在茅屋中与年迈的父母相依为命,亲笔御书“清官第一”匾额,差人送达新昌,以彰其德。这块匾额现悬挂在甄完祠厅堂正中的横梁上,墨底金字,至今熠熠生辉。其高风亮节,堪为后人楷模。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拒绝世俗的名利诱惑,时刻保持廉洁、淡泊之心,人才会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认清形势,明哲保身,立于不败。要学习五柳先生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真能过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为此,要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莫贪逸、要勤政

读史可以修身,历史告诉我们:莫贪逸,要勤政。“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一位年纪轻轻的的帝王,本应励精图治、大展宏图,他却借诗词逃避现实、醉生梦死。直至江山易主,沦为阶下囚后方才如梦初醒,天天以泪洗面,“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如此凄美的词句,却也吟出了南唐后主在亡国后的悲凉心情。

俗话说,要“以史为鉴”。 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高的当下,少数党员干部中也存在追求享乐、热衷应酬的问题;存在着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作为年轻的一代,若无忧患意识,贪图享乐,不务正业,则最终将晃晃终其一生。为此,不论是哪一行业,都应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本职工作。此外,要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让读书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正所谓:“天道酬勤”。能长期坚持做一件小事,就是一种精神;能长期坚持一种习惯,就是一种品德;如能长期将自身的优势保持下去,就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享有“唐诗之路”、“八山半水分半天”的新昌,古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今有新昌精神留世间。放眼当下,勤奋敬业终迎万象更新,新昌人民秉持“崇文守正、务实创新”的新昌精神,始终保持脚踏实地、讲求实效的实干精神,而作为新一代年轻的新昌人,更应秉承和演进“新昌精神”,在工作中,严谨恪守、艰苦创业、团结奋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所谓“开卷有益”,读书能帮你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充实人生。又如唐太宗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品读浩瀚历史卷书,感悟漫长人生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本书有一个故事,一个故事讲述一段人生,一段人生折射一个世界。让我们在读史中学会感悟,从而收获一个富有价值意义的人生。

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文案 鼓励奖作品鉴赏(3)

春华秋实

杨 帆

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时睡态;但梦思却半被晓风吹断。我阖紧眼帘内视,撇见一地斑驳轻盈,散落书架之隅。忆有文载:峨眉山下,伏虎寺旁,有蝶收敛绚丽,隐藏色彩,逸出繁花,停止翱翔,化身枯叶,但却因为这份美丽的枯槁失了生命,所谓的伪装,成了自我的慰藉。最终竟不如那些直面光鲜的蝴蝶到处飞翔,生生不息。

只此眉梢的轻皱,唇边的微哂,已足解释无穷奥绪,深深的蕴伏在夏之微纤中。我拉开帘子,打散了这半截的氤氲,天蓝得出奇,丝丝白云留恋地胶附在天边。一个转身,滑落了早已泛黄的书,俯身拾起。过去的实在,渐渐膨胀,渐渐模糊,渐渐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收缩,渐渐细致,渐渐连成一线。

少年爱上层楼,从“为赋新词强说愁”一路走到“却道天凉好个秋”。指尖从书斑驳的扉页轻快地划过着,脑海浮现着第一次读《简爱》的心境。那时,尚及金钗之年,自是不大明白简爱最后的离开,是为了什么,也不大理解她所谓的“我贫穷,低微,不美,但当我们灵魂穿过坟墓时,都是一样”是何跫音。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那份纯粹、那汪坦荡,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苟且,所以我们努力让自己足够彪悍,不勉强自己,不强求他人,连离开都要保持最后的可爱。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简爱,19世纪英国近乎完美的人设,百年轮回,依然鲜活细腻。生活中寄人篱下,学校里受尽欺辱,却因好读书支撑起了她全部的精神独立。她内心的强大和果敢,是如此地摄人心魄:“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软弱和愚蠢的表现。”伏尔泰曾道“读书使人心明眼亮”,竟应了此番写照。18岁的简爱是桑菲尔德府的家庭教师,面对贵族不卑不亢。她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大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之往。在探寻自我勋章的长河里,虽左右摇摆,却披荆斩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面对与罗切斯特的情愫,她炙热而有尊严;面对富裕生活的诱惑,她坚持精神瑰宝。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小说的结局很光明,爱和尊严,兼而有之。人可以知天晓地,穷极一切物理,却常常把握不住自身这个肉疙瘩,大凡世间一切幸福之人,无一不是发现了自我的悟性。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一个人的行为和内心,透露着他前半生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三毛曾在她生命的最后阶段,给贾平凹写过一封信,信里提到,三毛这一生阅读三个人的作品,在二十次以上,其中一位便是贾平凹。他的文风真诚、坦然,甚至对于他的病态都假以揶揄。他的妻子曾埋怨:“你总是宣讲你的病,让满世界都知道了,歧视你吗?”他只是笑笑:“世上的事,若不让别人尴尬,也不让自己尴尬,最好的办法就是自我作践。”他还形象地打了个比方:我长得丑,就从不在女性面前装腔作势,且将五分的丑说到十分,那丑中倒有它的可爱之处了。贾平凹对于生活的热爱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因为在意,所以善于思考,善于调节,调节着自己的心态,也调节着别人的心态。

生活其实极其复杂,它所发生的故事往往是不够完整的,因而也不必拘泥于一个事件的轮廓和一堆数据的变化。因为微,所以深。因为无所知,所以无所不预知。记得詹姆斯.曼高德导演的《致命ID》记述了一个多重人格的心历路程。贾平凹在书中这样评价自己:“我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坏人,是坏好人。”多么可爱而真挚的大师!

我是我: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我不是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还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一路,我们滋养格局,慢慢长大。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合上,阳光已是大好,撒的屋里满满的温存,一闪一闪。我伸出胳膊和脚丫,去亲吻这现世的安稳,抒一纸优雅,砚一池墨香,一缕澹澹然馨香,萦绕在光阴的指尖。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天地者,万物之连旅;光阴者,万代之过客。世间的事态,认真不对,不认真更不对,执着不对,一切视作空也不对,平平常常,自自然然,如猴子捞月,见月亮了就伸手,伸了手,月亮还是月亮,猴子还是猴子,生命之累就该少下来了。而不是对抗之中完全趋同,就像亲密之中暗暗敌对。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故而你是你,我是我;你还是你,我还是我,有梦为马,随处可栖,栉风沐雨,春华秋实。

正义不仅要实现

还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文案 鼓励奖作品鉴赏(4)

天姥剑工作室

微信号 : zjxcjc

新浪微博:@新昌检察

学生作品获得一等奖文案 鼓励奖作品鉴赏(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