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暖花e开

以色列属于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所以这里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一年中有三百天左右都是艳阳高照。冬季一般为11月至次年年的三月,雨季大多在冬季,雨量也不充沛,而在这里的街面上,很少看到有人打伞或带遮阳帽的,大凡看到打伞和捂得严严实的多是亚洲人。

以色列的首都耶路撒冷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圣城,它是三大宗教的发源地,也是纷争不断的老城。以色列立法认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耶路撒冷是世界上唯一被犹太教徒、伊斯兰教徒和基督教徒共同尊奉为圣地的城市。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技术世界领先。犹太人很聪明,把地中海转化成淡水,利用反渗透技术,仅42分钟就能变成直接喝的饮用水。以色列人利用淡化海水技术,使干旱缺水的地方,实现了淡水自给自足。尽管如此,我喝到水管中的饮用水烧开后还是觉得有点咸,特别是沏出的茶水好像喝不出原有的茶味了。不知是否跟这里水质所含的成分不同,烧开后成分变化造成的。喝他们的瓶装水就没有什么咸味。

以色列在国防预算上也是加大比例,约占47%,全民皆兵,每个年满18岁的男女青年,高中毕业后必须服兵役。而且服满兵役后每年还要回到原部队原兵种去回炉一个月,征兵一直到47岁。看着街上这些还带着稚嫩的面孔的年轻士兵们,无论男女都肩背装备,手持枪械,经过部队的锻炼,当他们服完兵役,或上大学,或走向社会。

由于多年与周边国家的战争和冲突不断,所以反恐意识和安全意识相当高。尤其在首都耶路撒冷,士兵随处可见,重要的场所和路段也是拿着真枪实弹的武警和士兵把守。因为以色列吃过安息日被阿拉伯人攻打的大亏,规定现役士兵任何时候必须带着武器,包括回家探亲、在餐厅吃饭、在商场购物等等任何时候。所以我们看到的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们。在我们沿着耶稣受难的苦路上游览时,几乎每个路口都有士兵持自动步枪把守。在耶路撒冷老城,行走在街上的士兵已成为这个城市和国家的一种符号,对旅游者来说是一道风景线,游人纷纷要求与休息的士兵们合影拍照,他们也很配合,基本都能满足游人的合影要求。

在踏着耶稣受难的苦路游览途中,不时看到街两边多是小商品店铺,所卖商品除有当地特色商品外,看到的大多跟我们的小商品市场差不多,商品内容也跟国内一样。

几天的行程也是穿梭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国之间,不断往来隔离墙。三天住在巴勒斯坦的伯利恒,穿过隔离墙去耶路撒冷老城和新城游览。我们看到的几段隔离墙上满目涂鸦和标语。耶路撒冷和巴勒斯坦之间的争斗由来已久,纷争不断,以色列政府从2002年开始将以巴边界都用高八米的隔离墙将巴勒斯坦像铁桶一样在边界处围起来,并留出相应出口,出口处有武警把守,跨越边界出口检查相当严格。

几天的以色列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一些与以往的认知不一样的国家和美丽的风景。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2)

P1.沙漠中的椰枣林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3)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4)

P2.沙漠中到处都建有大棚种植。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5)

P3.滴灌的运用无处不在。还都是定时定量程控。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6)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7)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8)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9)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0)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1)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2)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3)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4)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5)

P7.在耶路撒冷随处可见的士兵。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6)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7)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8)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19)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20)

以色列传世书(我游以色列之所见所闻二)(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