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记塔乡邵家村邵丕献孝老爱亲的故事

作者:曹会兰 朗诵:麦琪琳

大音希声上海岛(大音希声大爱无言)(1)

春无言,催醒着世间万物;孝无语,传承着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清丰县六塔乡邵家村村民邵丕献就是这样一缕春的气息,温润着如缕的光阴。就是这样一个孝子,让两位年迈的老人情有所依。

初闻邵丕献的故事时,心里有许多想法:一个已过耳顺之年的人,一个本该儿孙绕膝、衣食无忧的年龄,如何担负得了生活如此的不堪,一对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一双未成婚配的娇儿令人焦灼。况且,邵的配偶已于十年前撒手人寰。诸多的“反其道而行之”的现实,为我涂抹了一幅无色的写意。

2月17日下午,我满怀好奇与渴望,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邵丕献本人,闯入了他苦心经营的那座仙葩阆苑。

那是一颗坠入红尘的星子,浑身裹满了岁月的青苔,让凡俗的我们难以辨认。当领队的同志示意我们在街角的一家超市门前驻足时,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那幅原本在我心里描摹好的素色图画,不知不觉间有了几分明艳——那正是邵丕献的家。

邵丕献,一个憨厚老实的乡下人。当他站在众人面前时,就像一滴雨落入了一池水中,让人无法一眼就能看出他才是今天的主角。

乡下的超市很冷清,皮门帘在清风中弄出娴静的歌谣。邵丕献见到我们时显得有些局促,脸上除了不自然的笑,再无多余的表情。直到有人提醒他,他才蓦然想起邀请我们进屋小叙。

那是一间简单的厨房兼卧室,中间有一具煤气灶,淡蓝的光氤氲着凄清的流年,小屋暖暖的。邵丕献忙从隔壁取了玻璃凉杯,热情地为大家泡了茶。于是,我们便在茶烟弥漫中,开始了所谓的采访。

我在窗前的一把小凳子上坐下,邵丕献坐于我的对面,我简单说明来意,并请他谈一谈关于孝敬老人方面的一些突出事迹。

大音希声上海岛(大音希声大爱无言)(2)

其实,生于孝道之乡、长于礼仪之邦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大扬己德,谦逊是所有炎黄子孙的共性。一个善于言谈的人尚且如此,对于生性朴实的邵丕献来说,更是如此。采访在近于令人窒息的静默中度过。

我提议去看看两位老人,邵丕献的眼睛里瞬间露出了孩子般的光芒。他起身引领着大家朝里屋走去。那是一间一套二的房子,大厅里是整齐罗列的预售商品;往里一间,一排低组合橱柜挤满了整个北墙,橱柜上面虽摆放着许多瓶瓶罐罐,倒也算干净利落。再往里,便是两位老人的卧房。

房间不大,十几平方的样子。桌案上的电视机里正传出咿咿呀呀的戏曲。邵丕献的父亲,那个89岁高龄的老人,坐在床头,口中还时不时地随剧中人物哼几句唱词,一副颐养天年的闲逸。他的母亲88岁,身体健朗。

靠墙的煤气炉里放出橙色的光,小室亦暖暖的。两张顶头放着的床,几乎占据了房间三分之二的面积。邵丕献告诉笔者,这是为了方便夜间照顾老人,将自己的床铺搬了过来。那一刻,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一个人能做到此,活到此,此生无憾。

古语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十几年来,邵丕献不仅要照顾自家的几亩田地和一间养家糊口的小超市,更要照顾好两位老人的一日三餐,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咋能让父母如意咋来吧!”隽永又朴实。

一起随访的邵书记告诉笔者:邵丕献其实还有个弟弟,但一直在国外打工;他的两个儿子也老大不小了,都还没有成家,也是长年在外打工;有个闺女已经出嫁,平时,家里就他们三个人。老人原来住在那院儿,他用手指着不远处的一处院落,说为了方便照顾,邵在自己院里为父母盖了两间房,省得将饭端来端去,也方便照顾门店。父亲患有心衰,每年都要住好几次医院,人家关起门店就走,从来没有抱怨过……

大音希声,大爱无言。其实,我们无须刻意问取今春晴雨几何,只需看那遍野的柳绿花红;我们无须刻意记取孝经几卷,只需看那潋滟夕阳一抹。

大音希声上海岛(大音希声大爱无言)(3)

【作者简介】

诗意人生,实名:曹会兰。中小学一级教师,县优秀教研员,《清丰》杂志社编委会成员。喜欢将烟火日常赋予清泉流水般意境,觉得如此,既不失其真,亦不失其味。目前,已有多篇散文发表在《教育时报》、《作文周刊(教师版)》、《濮阳日报(教育周刊)》及《清丰》杂志上。13525607694)

大音希声上海岛(大音希声大爱无言)(4)

【朗诵简介】

麦琪琳,四季美文特邀主播。酷爱文学,热爱朗诵,好音乐痴播音,《听大成讲故事》诗诵微校诵读播讲老师。希望自己本色的声音能够诠释作品的真情实感,让聆听者感到温暖贴心!

来源:四季诵读(songdu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