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壮志未酬
【成语拼音】:zhuàng zhì wèi chóu
【成语释义】: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也指抱负没有实现。
【成语出处】: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志向没有实现。
【近义词】:功败垂成、功亏一篑、付诸东流
【反义词】:如愿以偿、称心如意、马到成功
【成语造句】:
1、很多人最大的悲哀并不是壮志难酬,而是壮志未酬。
2、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3、壮志未酬的岳飞被秦桧害死了。 在这样的情势下,壮志未酬的于右任心境悲凉,失望极了。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位王,他的人生可以说非常具有主角光环。从造成国家外交威胁的太子到楚国的大王,楚王熊横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得失无常。
长沙之难后,熊横在薛公的支持下从齐国归乡。然而,薛公田文并不是善类,经过新东国时,他和韩魏联军一起直击新东国。楚臣昭盖为了新王及时登基,忍辱负重,劝说熊横将新东国割让给了齐国,来对抗秦国。秦王赢稷听说这件事之后,果然派秦兵威胁齐国,让齐国不许霸占新东国。
田文一向爱名声如羽毛,怎么会作出如此无德的事情呢?原来,这件事是魏王与齐王的一次非常具有默契的行动。他们经常与秦国打交道 所以也趁着楚国新王初立,想分一杯羹。早在太子横拜别齐王的时候,齐王就做出了在边关安插重兵,逼迫太子横的事情。
齐楚边界处,齐王居高临下,负手威胁,“给我楚国东部五百里的土地,我才会放回太子,不给,太子就不要回去了。”
太子横与太傅慎子权衡利弊,还是签了和约,这才回到了母国。齐王田地一直有称帝之心,这次索要楚国东部五百里,正是为了日后称帝所用。为了索要土地,连寡人这一常用自称都不用了,直接自称我。《战国策》的这处细节也成功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利益,面对暴利,王者也会撕下平时和蔼可亲的面具,与草民无异。
太子横成功登基之后,齐王担心楚王熊横食言,于是带着五十辆战车来到楚国,逼迫楚王。太傅慎子见情况危急,赶快召集子良,昭常,景鲤三位大人一起商议。
子良认为如果不割地,那齐国就会联合别的国家以失信为由攻打楚国,所以决定忍一时之辱。昭常表示,五百里一旦献出,楚国国力将衰弱一大半,从此徒有大国之名,而任人欺负。
景鲤也认为不能给齐国土地,不过楚国目前还不能以一国对抗齐国和他的盟国,不如和秦国合作。齐国忙着对付秦国,自然无暇索要土地。
慎子最终将三计合一,先让子良与齐王签约,之后又派昭常把守楚国东部,最后派为景鲤带着礼物求见秦王。子良到了齐国签约之后,齐王田地派甲士到楚国收地。昭常看到齐使之后,肃然道,“我们这些老臣,典卖国君的土地,早就应该去死。如今齐国既然已经派人收得,那我楚国的三十万士兵愿意一决雌雄。”
齐王看到昭常扯这么一出,非常生气,逼问子良,“你们楚国派人献地,又派人抵御我齐国,这是要做什么?”子良作为上柱国,也是把生死置之度外,“我当时得到的王令就是来献地,是昭常自己想反悔的,如果齐王生气,大可以进攻好了。”
齐王田地一怒之下,真的派人去讨伐昭常,结果没到边境,就得到了秦王兵临城下的消息。秦昭王写信给齐王,“齐王您逼迫楚国太子,这是不仁;又想霸占楚国土地,这是不义。既然您做出不仁不义的事情,那就老老实实在齐国呆着就可以了,如果不甘心放弃土地,那么现在寡人放在齐国右边的五十万秦兵愿意一决雌雄。”
齐王一看如此,赶紧放了子良,让子良在中间打圆场,就这样齐国退了兵,楚国的东部保住了。
但是,秦王嬴稷又岂是好惹的,齐国一退兵,他也开始向楚国索要土地。当然,楚国肯定不会给的。秦昭王大怒,立刻派秦兵进攻楚国,斩首楚人五万,夺走了十五座城池。
秦楚争战后,楚怀王自己企图逃回楚国,秦王发觉之后,派兵把守楚国通道,楚怀王只好从小路找赵主父求救。赵主父此时正在代国,年轻的赵惠文王刚刚开始处理政务,继续维持秦赵同盟的方针,担心得罪秦王,于是也拒绝帮助楚怀王。楚怀王灵机一动想投靠魏王,结果正好被秦兵抓住,又带回了秦国。路途奔波,再加上接连失望,楚怀王突然发病了,之后死在了秦国。
楚王熊横在位的第六年,秦国与韩魏在伊阙进行了大战,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楚王熊横听说三晋已弱其二,于是在伊阙南部安排了士兵,打算趁机分一杯羹,完成其父当年没完成的称霸梦想。秦昭王发现了楚王熊横的主意,立刻写信威胁道,“楚国暗自安插士兵在伊阙,这是背叛秦国,秦人即将联合他国讨伐楚国,决一胜负。希望楚王准备好士兵,让秦楚好好打一场。”
楚王熊横害怕不已,连忙撤了兵,和秦国签订了和约。并于其在位第六年和第十四年,先后与秦国和亲。
此后,齐楚两国再次争纵,互相争斗,小国宋国为避战火,请求中立。 齐王怎么甘心失去宋国这块肥肉呢?于是,屡屡向宋王提出无理要求,但是宋国顾全大局,还是一一退让了。之后,策士子象替楚王向宋王提出应战齐国的要求,子象指出齐国为独霸,吞并宋国是其必要手段。齐楚争强,齐国未必会打赢,两国必然和谈,到时候就是两个大国进攻宋国。即使楚国打输了,宋国也会被齐王找借口削弱,然后交给楚国征服。因此,还不如和齐国一决生死。
楚王熊横为了保存实力和秦国争斗,减少和齐国的战争,决心劝说宋王应战齐国。这一决策,说明,他也嗅到了接下来秦国要对付的就是齐国。诚然,作为弱国,宋国已经无力回天,与其年年给大国当孙子,还不如像中山国一样,和大国决一雌雄。
宋国战败了,被齐王所灭。齐王田地灭宋之后,果然暴露了独霸的野心。他屡屡进犯楚国和三晋,甚至意图威胁东周二公和天子。秦国,楚国和燕国等国家见时机成熟,立刻协同其它国家布局,开始了伐齐的战争。
五国伐齐之后,令尹昭阳向楚王熊横指出,五国伐齐之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一定是楚国。为了对抗秦国,楚国之后应该拉拢或者威胁韩国,让它不要与秦国合作。
楚怀王熊横采纳了昭阳的意见,与韩国的公仲进行了会谈,要求韩国如果不参与伐齐的战争,可以提供五个城池给楚国,来对付齐国。结果,听说齐王已经从赵国和魏国返回之后,楚国果然没有得到韩国的土地,五国伐齐看起来受到了很大的阻碍。
不过,楚王熊横并没有气馁,他知道,秦国和燕国,比自己更希望齐国衰弱。果然,楚王吃亏之后,从来不掺和大事的东周君和天子突然登场了,东周君与秦王密谈之后,参与伐齐的战争一下子有了正当理由。在淖齿杀齐王之后,楚王熊横在其继位第十五年,就这样借秦王之手,从齐国夺取了淮北之地,一血前耻。
秦昭王为了彻底打残齐国,派苏涓出使楚国,派任固出使齐国。齐明听说这件事之后,向楚王警示道,秦王现在的吞楚之心还没有吞齐之心那么厉害,他派人来楚国,无非是为了向齐国展示,可以把楚国交出来给齐国,在外交上支援任固。齐国和秦国签约,一定对楚国不利。
不如,等到苏涓来辞职的时候,把这一消息传到齐国,再添油加醋,毁谤任固。齐王必然会羞辱任固,齐秦必然会不合。这样,楚王就可以凭借已经衰弱的齐国和秦国相争,得到汉中。也可以直接借秦王之手彻底灭齐,分得淮泗之地,准备之后的秦楚争霸。之后,楚王熊横果然为了继续和秦国搞好关系,将楚国的穰地送给了秦国。
楚王熊横在其继位之初的前十五年,饱尝他国欺辱,自己也因为执政不成熟和国家实力的问题,使得楚国损失了很多。但是,他并不是后人想象的笨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开始学会隐忍,学会听取自己喜欢的意见,学会灵活使用阴谋阳谋。然而,楚王熊横也有一个大志并没有实现,这个志向就是效法楚庄王,威慑东周。
【成语接龙】:
壮志未酬→ 酬功给效→ 效犬马力→ 力排众议 →议论纷纷→ 纷纷扬扬→ 扬汤止沸→ 沸沸扬扬→ 扬幡招魂→ 魂飘魄散→ 散马休牛→ 牛郎织女→ 女长须嫁→ 嫁鸡逐鸡→ 鸡口牛后→ 后来居上→ 上下一心→ 心腹之病→ 病民害国→ 国富民安→ 安之若素→ 素不相能→ 能谋善断→ 断烂朝报→ 报效万一→ 一蛇两头→ 头上安头→ 头童齿豁→ 豁然贯通→ 通功易事→ 事以密成→ 成千累万→ 万死一生 生张熟魏→ 魏颗结草→ 草靡风行→ 行步如飞→ 飞土逐害→ 害羣之马→ 马壮人强→ 强弩末矢→ 矢在弦上→ 上烝下报→ 报李投桃→ 桃羞杏让→ 让再让三→ 三病四痛→ 痛心入骨→ 骨瘦形销→ 销魂荡魄→ 魄散魂飘→ 飘零书剑→ 剑及履及→ 及瓜而代→ 代马依风
,